本文作者 | 雨默
12月2號,彭于晏在微博上突然發了一段意味不明的文字:
記得一年前的約定,距離再見面還有19年。
有網友猜測,黃金單身漢彭于晏是不是在向誰告白?
但其實,他的告白對象,是一隻小海龜。
海龜媽媽正在沙灘上築巢排卵,路過的「好心人」以為它在沙灘上擱淺了,於是把它送回了海里。
殊不知,海龜媽媽把卵排到海里後,沒有條件孵化的龜卵,活生生地被扼殺在「搖籃里」。
海龜因為沒有鰓,不能在水裡呼吸。如果它們把卵產在海里,剛孵出的小海龜就會因不能呼吸而死亡。
彭于晏出演的紀錄片《海龜奇「援」》中出現的這一幕,在現實中不斷上演!
成活機率只有千分之一的幼龜,被彭于晏和其他救援者放歸大海後,是否還能在20年後重回出生地排卵,孵化出下一代小海龜?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
畢竟,人類活動帶來的干擾、棲息地破壞、捕殺、全球變暖、環境污染......每一個挑戰,都是幼龜平安長大過程中,要闖過的難關!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和哪些動物再見,又要和哪些動物說再見?
誤「殺」寶寶的母親
夜幕降臨,一隻雌性海龜,慢吞吞地爬到巴厘島舒適的海灘上尋找產卵地。
正當它打算放鬆心情挖穴排卵時,被遊客突如其來的閃光燈和手電筒嚇到,驚慌失措地爬回大海,把卵產在了冰冷的海水裡。
海水的溫度低,達不到孵化小海龜所需要的溫度。所以那些產在海里的卵,永遠沒有機會孵化。
而且即便有幸能破殼而出,也會因在海水中不能呼吸而死亡。
一個驚慌失措的母親,就這樣誤「殺」了自己的寶寶。
而海岸邊發亮的人造光源,對於剛剛破殼而出,要回歸大海的小海龜,更是一場致命災難。
小海龜原本要依靠海面上星星月亮反射的光輝,踏上回歸大海的路。
卻被海灘沿岸的燈光誤導,盲目地在海灘上兜圈子。
有些爬向公路,喪生在滾滾的車流之中;
有些甚至在天亮之後,被灼熱的太陽活活地烤死在滾燙的沙灘上。
當棲息地變成了熱門景點,絡繹不絕的遊客活動,讓海龜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在地球上生存了1.2億年的海龜,在過去50年里數量驟減,甚至在一些地方徹底消失...
圖片:被迫拍照營業的海龜
一百多年前電燈的發明,讓夜晚的城市變得燈火通明。
人類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的同時,是否也該還海龜們一片原本安靜安全的黑夜?
據科學家估計,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干擾,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加快了1000倍。
海龜的生存環境被擠壓令人擔憂,但一些動物的棲息地被嚴重毀壞,無家可歸的它們同樣令人心疼!
逃進大火的考拉
近日,網上一段考拉跑進山火的視頻,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一個驚慌失措、弱小無助的考拉,剛從濃煙滾滾的山林逃出,穿過滾燙的馬路後,又闖進火光沖天、正在燃燒的另一片山林。
幸好,這一幕,被開車路過的托尼 · 多爾蒂看到。
她跑向被困的考拉,並用衣服包住受傷的它,將它帶離這片火海。
雖然獲救,但這隻考拉身上多處嚴重燒傷也不容樂觀。
而這隻被救助的幸運兒,最終,因燒傷無法恢復而被執行安樂死。
據統計,這次澳大利亞東南部林火肆虐,導致上千隻考拉死亡。
圖:被活活燒死的考拉
不知火災無情、弱小無助的小傢伙,二進著火的山林,只是為了找回可以保護它的家。
但兩個月的大火,已燒毀了考拉80%自然棲息地,被燒森林恢復難度大!
即便它能幸運地活下來,面對已成廢墟的山林,何以為家?
最高級別的孤單
不同於很多時候都特別安靜、不發出聲音的考拉,蘇門答臘犀(簡稱蘇門犀)是一位很愛「吵吵」的傢伙,會時不時地「哼唱」!
雖然它是犀牛種類中體積最小的,但它卻是一位「高音歌唱家」。
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中,蘇門犀在高豎的柵欄里,歌聲悠遠!
它在呼喊伴侶,卻無「牛」回應。
找不到和自己頻率相同的聲音,這也許就是蘇門犀的世界裡最高級別的孤單吧!
由於蘇門犀棲息地的減少,
再加上為獲取犀牛角而非法偷獵的行為,進一步造成了蘇門犀種類的減少!
圖:被割掉犀角淚流不止的黑犀牛
目前被列為「極危」的蘇門犀,全球僅剩不到80頭。
有保護組織稱,蘇門犀喜歡獨居,僅在發情與扶養幼仔時與伴侶相聚。它們與世隔絕,很少繁殖,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
馬來西亞早在2011年,試圖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繁殖該物種,均未成功。
11月23日,馬拉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這意味著該物種在馬來西亞滅絕。
圖:蘇門犀(來源微博@澎湃新聞)
多種物種即將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消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無論是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犀死亡,還是大火導致澳洲考拉正面臨功能性威脅。(功能威脅指一旦種群數量減少到某個臨界值以下,考拉就不能再繁殖下一代,進而可能導致滅絕。)
在這兩件新聞事件下,評論里出現了同一種聲音:太多物種的滅絕與消失和人類有一定的關係。
脫不了單的海龜
說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全球變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龜寶寶的性別並非由染色體決定,而是和孵化溫度有關。
被埋在沙子裡的海龜卵,如果它們所處的穴巢溫度比較高,孵出的小baby通常是雌性,反之是雄性。
全球變暖,使得海龜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可憐的小海龜,在光污染的環境下努力奔向大海,經歷危機四伏的幼年,長大後到了尋找配偶的時段,還要面臨「粥少僧多」的局面!
如果小海龜運氣再糟糕一點,可能就出生在了一個「女兒國」!
本來生存就如此艱難的海龜,長此以往,有滅絕的風險。
圖:《非洲·未來》
除了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尤其是海洋垃圾,讓一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由於在海中漂浮的塑料袋和水母極其相似,海龜很容易將其誤食。
一旦海龜吞食這些無法消化掉又無法排除的塑料,十分痛苦。
有研究表明,誤食一片塑料,海龜就有五分之一的幾率死亡。
下面這隻只有巴掌大的小海龜,體內竟被取出104片塑料。
倖存上億年、有活化石之稱的海龜,殺死它的可能就是一片塑料袋、一個吸管。
海龜鼻孔插入了塑料吸管,研究人員試圖幫它拔出來。(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疼痛)
在度假區,遊客丟棄的塑料流入海里會成為動物的食物,比之更恐怖的是:一些海域直接變成了「垃圾海」!
就在前不久,一位印尼巴厘島網發布一段在當地海灘拍攝的視頻:一夜風暴過後,一部分垃圾被吹上岸,度假天堂瞬間變成了垃圾場。
密密麻麻成噸塑料的畫面背後,是一串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巴厘島每天產生3800噸垃圾,只有60%最終被填埋,剩下的被排入大海。
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人跡罕至的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
不僅僅是巴厘島、南極海,地球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也被科學家檢測出海溝底部的生物體內有塑料污染物。(資料源自《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與我無關,然而海洋塑料污染所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對於這些海洋生物,還有人類本身!
塑料在海洋中降解後,會形成塑料微顆粒,每批塑料垃圾的降解周期,至少要470年。
這些微顆粒,它直徑通常小於2mm,肉眼極難發現。
這些塑料,它們由人類產生,最終會以各種方式回到人體內!
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其實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的未來。
海龜、考拉、蘇門犀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每一個紀錄片中,已滅絕的生物,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
地球不只是人類的家園,每個生靈都有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權利。
只有生態平衡,世界才會越來越美麗!
「地球不需要人類來拯救 ,人類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在這個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過十幾分鐘都會上演永別的世界。
別讓在地球上和我們共同生活的「朋友」,不打一聲招呼,就這樣下線。
不說再見!為瀕臨滅絕的動物轉發!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一起行動!
願每一個寶寶,都可以好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