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團區委「五四」青年節特別欄目
《青年戰疫記》
在喜馬拉雅上線之後
截至目前,已經有 4.5萬人收聽啦!
不過, 這4.5萬人里有沒有你呢?
還沒聽的話,趕緊花上 10分鐘
點開音頻,用心聆聽
第一期《青年戰疫記》的故事吧~
(點擊音頻)
2月中旬,深圳第三批醫療隊正式出征,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救援工作。在這支隊伍中,有這樣一位姑娘,她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福田)重症醫學科護士。她跟大多數青年朋友一樣,正要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期待著美好的旅行婚禮。這一切,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她只能推遲婚禮,剪短頭髮,勇敢無畏全心投入戰疫。
青年口述:
大家好,我是馳援武漢的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福田)重症醫學科護士于洋。2月16日,作為一名青年醫護工作者,我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出征武漢雷神山醫院,參與重症患者救治與護理。臨行前,我立下「生死狀」,我對院領導說:「如果我在戰場倒下了,我希望以我們醫院的名義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繼續為醫學事業做貢獻。」
2月的武漢,寒冷依舊。在前往雷神山路上,一路空曠。當進入隔離段時,映入眼帘的是白茫一片。是的,所有人都穿著白色防護服,臉都看不清,卻都在各自忙碌著,此刻,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在抵達雷神山醫院第一天,我們所有人都按照規劃和安排各自分工收拾病區。由於前兩天的惡劣天氣,部分基建損壞了,一批患者正等著我們接收。時間不等人,我們所有人都動了起來,馬不停蹄去庫房搬運呼吸機、病床、患者用品等。雖然折騰到凌晨,但想著馬上可以接收患者了,我們幹勁十足。
在緊鑼密鼓收拾病區時,突然聽到喊聲:「所有人立刻馬上出去!」病區遇到一點狀況,需要大家暫時迴避。撤退時,我們仍堅持讓保潔員和工人先出去,最後準備離開病區時,我轉頭看見狹窄走廊里還有一位體型較胖的保潔員大叔,他兩手提著裝滿垃圾的麻袋艱難地向門口走來,我沒有多想,當即返回病房,幫大叔把袋子抱出來,讓他先離開。
當最後離開病區的那一刻,我沒有害怕,反而很開心,因為我用實際行動傳遞了青年人的正能量。同樣的,隨後當需要我們幾個人重新返回病區去開紫外線消毒燈,30分鐘後所有人才可再進入病區時,作為青年黨員的我再次主動請纓:「我和大家先進去!」漸漸地,在廣東隊里,我被大家賦予了另一個名字叫「洋哥」。
劉奶奶是一位來到雷神山後給我印象較深的老人,她很少與人溝通,長期躺在床上。在即將交班前40 分鐘,我會去病床前探望劉奶奶,讓她知道大家都很關心她,同時幫她按摩筋骨。日復一日的關懷,劉奶奶也漸漸變得開朗起來,會主動起來加入運動行列。看到大家融洽的氛圍,我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
馳援武漢的點點滴滴傾訴不完,臨別之際,深受感動的武漢志願者代表在我院旗幟上紛紛簽名留念,還有受治患者寫了表揚信,這一切都讓人難以忘懷。回首戰疫44天,最大的感觸是,我見到了同行業中優秀的人,知道了優秀的人是什麼樣子,他們當中不乏有「這裡危險讓我來!」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滋養我。作為青年黨員,在黨需要我時,若不盡力,怎對得起我一身白衣!
(點擊音頻)
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90後」逆行衝鋒,用熱血書寫勇於擔當的青春答卷。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質量員劉兆兵就是其中一員,他是援建火神山醫院隊伍中的「90後」力量。「我去建設火神山了!」與家人匆匆告別後,劉兆兵也義無反顧踏上戰場。
青年口述:
大家好,我是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質量員劉兆兵。庚子年初,武漢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往日喧囂在新冠肺炎的籠罩下悉數凍結。疫情面前,一聲令下,十日酣戰,匠造火神。鏖戰火神山,一大批敢想敢拼的年輕「逆行者」從四面八方緊急馳援,盡銳出戰,我是援建隊伍中的90後力量,是工友們口中的「鐵拐劉」。
春節期間,一紙緊急徵調令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眾多工作群里廣泛傳播,當我看到徵召令的第一時間就主動請纓出戰。我在家族群里發了一條「我去建設火神山了,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應該在!」的消息,爭分奪秒安頓好父母后便踏上征途。
抵達火神山的當夜,當看到3.39萬平方米的建設現場燈火通明、燦如白晝,密密麻麻的工友們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各種機械「天團」繁忙地運轉,頓時,我心底湧起一股力量,幹勁十足。來不及過多交接,我被分配到火神山醫院1-4號樓連廊區域,負責該區域板房專業施工。
顧不得其他,組織板房安裝材料、協調安裝勞務人員、覆核貨櫃吊裝質量,急性子的我碰到了比自己更急的工程,索性扯開嗓子,跟著工人們一起干。每天接續作戰20多個小時,忙得甚至來不及喝水,累到吃飯時就直接坐在地上捧起盒飯大口大口吃。沒想到自己這麼能熬,但幾千個患者都在等著,一刻也耽誤不得!
接連幾天的超負荷工作,我的手上、腳上都磨出了一排排大水泡,只能臨睡前用手指甲將水泡一個一個掐破,放出血水,次日凌晨繼續戰鬥。雨靴在複雜的施工環境中被扎破了,帶有腐蝕的混凝土液浸進雨靴,破裂的水泡接觸到混凝土液從腳底傳來一陣生痛,在現場因腳疼瘸著腿走路的我,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外號——「鐵拐劉」。
大家都說,「鐵拐劉」的戰鬥力不小。火神山交付後,我沒有跟隨大部隊撤離,剛下火線又上前線,前往雷神山參與援建。正值雷神山醫院建設攻堅期,我不僅要負責勞務協調、組織材料進場、安排工序穿插,還承擔起板房玻璃、門窗、傳遞窗等硬體設施的質量檢查。為避免出現工序錯誤,我帶著施工圖紙化身「人工糾錯儀」,在現場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反覆檢查。雖然我不能像醫生護士一樣救死扶傷,但我可以保障每一間病房的質量,讓醫護人員和患者沒有後顧之憂。
看著「兩山」醫院順利交付,作為火線上的建設者之一,自豪感不禁從自己內心深處升騰。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作為一名90後青年,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青春力量,挺在祖國需要的建設第一線,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飽經考驗和磨礪,這將讓我畢生難忘。這次何嘗不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場大考,我將繼續用實際行動書寫勇於擔當的青春答卷。
在這短短10分鐘里
伴隨著兩位青年的親口講述
那些發生在武漢的戰疫故事
仿佛重現在我們的眼前,令人動容
如果你有話想對這兩位青年說
或者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戰疫故事
歡迎大家來留言~
第二期《青年戰疫記》將在明天發布
千萬別錯過了喔~
信息來源:青春福田
編輯整理:幸福福田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