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路過蓮花山公園的市民會發現
靠近公園一側的紅荔路悄悄發生了變化
人行道變得更加寬敞,綠道連接更加順暢,更明顯的是,非機動車道似乎與大馬路處於同一水平線,騎行單車等可無縫接駁。不少市民認為改造後的紅荔路更利於市民騎行,但也有市民質疑這樣的設置是否足夠安全?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表示,經過改造後的紅荔路蓮花山公園段慢行系統2.0已於近日施工完畢上線,包括重新鋪設人行道、全線增設連續且獨立的自行車道、提升渠化島島頭高度等。雖然紅荔路改造仍處於深圳慢行系統交通的試點探索階段,但有望成為全市首條慢行示範道路。
全路口設置無障礙坡道
鋪設自行車道,道路更開放
從蓮花山公園走下來,即發現靠近公園的紅荔路變得寬闊了不少,並標識了明確的綠道和人行道,不少市民騎著單車從路面經過。
紅荔路是貫穿福田東西的主幹道與公交主走廊,也是重要的景觀大道,全線運營時間已超15年。其中,蓮花山公園段(西起新洲路,東至彩田路,全長約1.8千米)緊鄰"城市會客廳",雖經過多次道路局部改善及養護,但紅荔路仍存在部分病害頑固難除、街道活力不足、既有設施建設水平難以與深圳打造國際化城市的要求相適宜等問題。
去年底,福田管理局開展紅荔路交通與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優先對慢行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目前蓮花山公園段已全面完工。改造提升後的紅荔路慢行系統2.0將混凝土路緣石更換為黃銹石花崗岩路緣石,改造雨水篦子、增設平緣石,打造統一介面。
尤為關鍵的是,使用大尺寸荔枝面黃銹石重新鋪裝了人行道,全線增設連續、獨立的自行車道。自行車道的鋪裝結合綠化帶空間,蓮花山公園段全線增設2米寬透水混凝土鋪裝自行車道,保證獨立、連續的自行車路權空間,增加行人安全性。
不少市民為改造後的道路點贊
認為開放的道路更有利於騎行者
也有市民表示疑問
紅荔路的人行道和安全島
與行車道沒有高度差是為何?
路面高度差減小
福田管理局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範中對無障礙設施要求,紅荔路全線均有設計設置路牙,在路口位置有過街需求的地方,採用全寬式單面坡坡道的處理方式,即全路口無障礙的坡道形式。這種方式不同於以往的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方式,拓寬了行人通行的寬度,增加了人行過街的通行效率,減少行人的駐足時間,有效提高了人行過街的安全性。
提升渠化島,過街安全性增強
因為路牙高度差的減少,帶來了渠化島(俗稱"安全島")的同步降低,不禁有市民疑問,此舉是否能保障行人的安全?
道路中間的安全島
福田管理局表示,改造後的紅荔路僅在路口及有人行通行需求的地方採用無障礙過街的通行方式,在一般車行段均有設置高於車行道15公分的道牙,符合且未有改變深圳的道路設計規範。
針對行人過街的安全性,福田管理局表示,根據最新要求,著重提高渠化島的安全性。其中,島頭整體高度增加至45厘米,單個島頭重約2噸,提升了渠化島整體的安全性。另外,設置增強式分隔柱。分隔柱直徑168毫米、高1200毫米,材質為實心304不鏽鋼,單根重量達到0.21噸,按照埋深600毫米、外露600毫米的標準進行設置。
紅荔路安全島新設花崗岩石墩
市民陳先生則認為,「 紅荔路雖然在等候區的路面更加平行,但是迎著車流的區域設置了40餘公分的防撞石墩,比以往的『安全島』更加安全,讓深圳的道路更多了一分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的味道。」
深圳正打造全市慢行系統道路
推進"三網融合"
改造後的紅荔路方便了市民的騎行,家住福田的葉先生就表示,無縫接駁的道路更順暢更舒心了。近年來,深圳一直著力打造"三網融合"慢行系統,逐步構建全市慢行系統交通網絡。紅荔西路的改造是示範嗎?未來,深圳的道路改造是否都要以這種方式出現?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表示,紅荔路的改造仍屬於深圳慢行系統交通的試點探索階段,改造後的紅荔路更具深圳特色,希望能成為全市首條慢行系統示範道路,未來深圳的道路改造是否都按照這種方式出現,要根據廣大市民的使用需求、適應程度,以及道路本身的規劃與實際條件來決定。
信息來源:讀特App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