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給孩子做1碗簡單的美食,可幫助護肝養脾胃、防感冒

2020-02-18   羊爸爸育兒

文 | 劉佳

雨水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

天一生水,東風解凍,散而為雨。有水,有風,而後有了雨。這本是煙雨濛濛溫溫柔柔的節氣,但我們經歷了不一樣的初春。記得幾米的《希望井》中有這樣一段話:「掉落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

風雨之時,有無數的醫護人員守護在我們前面,我們在後方守護著家人;風雨過後,一定會有晴天。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發陳,推陳出新而後生命萌發,萬象更新。春屬木,意味著生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交替更換過程中,勢必會有變動和變化。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所以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肝和脾,飲食上可以多吃應季節的蔬菜。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傳播,春寒乍暖,會容易感冒。能預防感冒,又能護肝醒脾的食物,非蒜苗莫屬。蒜苗雖說一年四季都有,但口感軟綿香辣的,就要數初春。它是初春應季節的蔬菜之一,有大蒜同樣的辣香味道,並且營養價值豐富。

據《本草綱目》記載,蒜苗能祛寒、散腫痛、殺毒氣、健脾胃。

蒜苗對於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還能保護肝臟、助消化。蒜苗含有辣素,其殺菌能力可達到青黴素的1/10,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以起到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驅蟲的功效。

在我的小時候,交通運輸沒如今發達,大棚菜和外地菜也很少,大家都基本吃本地菜為主。夏秋是番薯葉和通心菜,冬春是大芥菜和蒜苗,這些是我們家寒熱兩季的主打菜。

記得我阿公會做的菜之中,最好吃的就是蒜苗。他喜歡早早地把蒜苗摘好洗凈切好,然後搬張小凳子去外面曬太陽。等曬到快到中午時,他就慢悠悠地回家,把肥豬肉先在油鍋里炒一炒,再把蒜苗放進去,小火燜,燜到十分的軟綿。每一次他都燜一大碗,我和弟弟都很喜歡吃,菜汁也不浪費,拿來澆飯。

阿公他喜歡凡事都早早地準備,事無巨細都謹小慎微。每一次我和弟弟出門去上學,他都會站在門口,對著我們說同樣的一句話,路上注意安全,騎車騎慢點啊。在我上大學時,他還給我寫了張紙條,紙條名稱:注意事項,第一條就是保護身體,括號起居飲食慎重為先,因病從口入。其他的如晚上注意安全,刻苦學習,隨身攜帶重要證件等等,他列在後面。那一年,他已經88歲。

時至今日,我打開紙條,看到第一條,莫名地感動,還有,很想念他。我也不知道我的這位跨世紀的老人,懂不懂中醫,但至少傳統文化的四書五經他是瞭然的。他以他經歷過那麼長歲月的經驗,總結下來,寫在紙上,留給他從小帶到大最疼愛的孫女。是了,保護好身體才是一切一切的根本。阿公在注意事項最後注了四個字:切切記住。

國醫大師鄧鐵濤鄧老,是我阿公的同齡人。鄧老說:「中醫是天人相應的學說,把人放在地球、宇宙一起來觀察。氣候、環境、致病物質和人體,我們最重視的是人體。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去治病,我們首先要治人,我們的治療不是殺滅病邪,而是驅趕、趕走它。這就是我們治這些病的重點,我們掌握了幾千年來各種各樣的病邪,到了人體裡面所發生的的規律。中醫的主要目標不在(病毒)那,主要目標是在人體上面,中醫有句話叫作『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我們的先人,還有祖輩,看問題的高度,遠遠地高於我們。順應氣候和環境來養好身體,是每個節氣變化之時所應該要做的。那麼回到雨水節氣,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起居應注意仍然需要春捂,下半身可以穿厚實些,上半身穿容易穿脫的,在外活動熱時可以脫去外衣,而進室內冷時可以穿上。

飲食上,如前面所說,多吃應季節的蔬菜。蒜苗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基於很多孩子不喜歡吃蒜及蒜苗,可以選擇其他辛香的蔬菜,比如洋蔥,香菜等等。

酸甜蒜苗莖

這裡,我們推薦一種做法,叫做酸甜蒜苗莖。

春天應省酸增甘,所以這道酸甜蒜苗根莖以甜為主,酸為次。小孩不喜辛辣,那就放少些蒜苗莖。酸酸甜甜,帶少許辛辣,酸入肝,甘入脾,辛入肺,能夠開胃,也有醒脾護肝的作用,還能加強肺的作用。用來沾餃子,饅頭包子,或者放些在麵條裡面都可以。

不一樣的初春,我們一起面對過,一起肩並肩步調一致地走過。讓我們謹記先人祖輩們的教誨,守望相助。願媽媽們和孩子們身心安康。

【材料】

蒜苗取掉綠葉部分,只留下白色的根莖;醋;白糖;鹽;水。

【做法】

1、把莖洗凈,用開水再洗一次,剁碎,放碗里備用。第一次做給孩子吃,建議蒜苗莖的量儘量少些,由少到多進行嘗試。

2、在碗里放半少醋,一勺白糖,適量的鹽,再加半碗水,攪勻。

3、等半小時以上即可食用。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哦!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