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拒絕給你父親配那副「一鏡兩用」眼鏡?告訴你「內幕」

2019-07-19     眼鏡方老師

漸進多焦點鏡片已然面世許久,以目前的鏡片廠家生產力水平來說,如今市面上的漸進多焦點鏡片已經比早五六年要好很多了,無論是實用性還是適應性上,其驗配工藝都已經非常成熟了。那為什麼,我不願意給顧客的父親配一副既能看近,又能看遠的漸進多焦點鏡片呢?

作為一個資深眼鏡行業從業者來說,我非常樂意給全天下的父母都配上這麼一副「方便」又「全能」的眼鏡;但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視光學高級驗光技師來說,我很清楚,有時候確實沒必要讓老人家去折騰、去適應這東西,因為我知道他屬於無法適應該產品的人群之一。

我一直認為,無論什麼行業,任何一個產品再好,也不可能是「無敵」的。有時候就因為太了解手中的鏡架、鏡片的商品、功能與質量屬性,加上視光學的知識素養與豐富的從業經驗積累,我們在顧客「不太懂」卻硬要消費某些產品的時候,明明就能夠給出更合理的建議,或者說給顧客一套更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但往往,為了「快速成交」,相信沒有任何一個銷售會去做這麼「傻」的事情,因為現在是「買方市場」,難得你願意買!我幹嘛不賣?至於到底你買回去好不好用?會不會成為浪費?大部分銷售都不可能會去理會這個問題。

但,我拒絕了你!因為我更在意老人家的安全與健康!

昨天下午,店裡來了一位熟客,他帶著他六十多歲的父親過來店裡配眼鏡,以前就跟我說過,要帶他的父親過來配一副「靠譜」的眼鏡,但一直沒有機會,好不容昨天有時間就預約過來店裡找我了。根據類似問診般的閒聊的過程中得知,老人家以前遠用視力就不太好了,但日常生活也沒太大影響,後面老花了,就一直戴著街邊買的現成老花鏡,也將就著能用,但清晰度跟舒適度確實比較欠缺。老人家最近看電視,廣告里總宣傳一鏡兩用的漸進多焦點眼鏡,所以很想配一副這樣的眼鏡來解決視力問題。說讓我給他配一副,我說沒問題,然後就進行了詳細的驗光過程。

驗光後得知,老人家有輕微遠視加高度負鏡散光,雙眼的散光軸位都在垂直位左右,且足矯配上-3.00度散光後能勉強看清1.0視標,但低配到-2.00度散光時,矯正視力也能勉強達到0.8水平。測出來的ADD給+2.25夠用。當驗光結束得到這個參數後,我就略顯尷尬了。沒錯,理論上遠用視力跟ADD、瞳距等參數都驗好了,這時候挑選合適的鏡架後進行佩戴調教跟點瞳等環節,基本這張單也就完成了,又有什麼好尷尬的?

因為我考慮到適配性上肯定會出問題,所以真心不建議老人家配漸進多焦點鏡片,但老人家在試戴單光遠用光度時,非常滿意開心,因為老人家從來沒有戴過遠用眼鏡,自從年紀越來越大,調節力越來越差之後,他的遠用視力一直都處於比較模糊的狀態,所以對於接下來要配的「一鏡兩用」漸進多焦點眼鏡也是滿懷期待。為此,我才略顯尷尬。

這裡我要講一點專業性稍微強一點的內容了,普通讀者可以略過這兩段。首先,老人家年齡六十多,從來沒有戴過驗配的遠用眼鏡(帶高度負鏡散光的),所以他基本屬於沒有戴鏡史的人群,我們都知道第一次戴眼鏡的人,對於鏡片成像上的變化,多少會有點不適應感,這是由於框架眼鏡使用中必然存在的「鏡眼距」所造成的。加上散光的視覺症狀體現就是物體變形,那麼高度散光在成像上會造成與軸位方向相對應的扭曲和拉伸,這樣對於初次適配者來說,更難以適應。單從老人家「年齡大、初次戴鏡、高度散光」這三個問題出發,我就已經不建議給老人家足矯配鏡了,因為即使我現在給他配了1.0清晰度的足矯處方,戴鏡後的舒適度肯定也很差,何必讓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來遭這個罪呢?

再者,既然連單光鏡片足矯的情況下都難以適應,如果還要配上ADD+2.25的漸進多焦點鏡片,那不是更「胡鬧」嗎?沒錯,銷售一副多功能漸進多焦點眼鏡,其單價肯定不會低,但老人家配了這樣一副漸進多焦點眼鏡回去,即使兩周,也難以適應下來,就算適應後,勉強能偶爾使用它,也不一個優質的視力方案,其適應過程中的風險與老人家使用中的不適,難道我們不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嗎?

根據老人家的具體屈光情況,如果簡單地用實際驗光參數,給配了這麼一副漸進多焦點眼鏡,註定取鏡後的適應、習慣等戴鏡體驗必定很差,所以我只能委婉地跟熟客把情況講解明白,後面我給出了可行性更高的方案,讓老人家先配兩副單光的眼鏡,一副滿足日常生活中看遠時使用,另一副則在其遠用光度上,加了ADD+2.50上去作為看近用的老花鏡,當然,配鏡的遠用光度參數我是以輕度遠視加低矯的-2.00度散光進行的。這樣老人家看遠的清晰度也比以前一直沒有戴鏡時的效果好很多,加之低矯後的眼鏡,在適應性上會較好一些,畢竟年齡也不小了,我們考慮問題有必要更周全一點。雖然這兩付普通單光眼鏡的售價,要比一副內漸進多焦點眼鏡更便宜,但我認為這樣更有價值!

案例總結知識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框架眼鏡存在鏡眼距的問題,必然存在視物變形的情況,並且該形變失真情況,跟屈光度大小、屈光參差大小、散光度大小於、鏡眼距大小成正比,有的人配鏡後表示視物變形不適,問題往往出在這裡;

其次,年齡大又沒戴過眼鏡的屈光不正患者,其對於鏡片視物成像上的明顯變化都會較難適應,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為顧客著想,適當因人而異,開出更好的「舒適處方」讓顧客能夠更好地使用眼鏡,而不至於頭暈目眩無法佩戴,導致浪費資源;

再者,驗配漸進多焦點鏡片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凡是屬於難以適應範疇的顧客,我們應該給出更富建設性的專業建議,避免顧客白花了錢卻配了一副「垃圾」回去的情況,別為了賺一點錢而丟掉了自己的職業素養跟道德情操;

最後,很多顧客在使用試戴架進行試戴時,是沒有不適反應的,但眼鏡加工好後,一戴起來就表示不適,這樣的情況是經常會遇到的,這跟試戴架的「佩戴有效參數」(鏡片度數偏差、鏡眼距、佩戴高度、色散係數、散光軸位、單眼瞳距等等)與實際驗配眼鏡的「佩戴有效參數」不同,有直接關係,例如你試戴單光鏡片沒有不舒服,但配了漸進鏡片後,顧客反應看什麼東西都不清楚了,這種情況是真是存在的,自己一定要懂得分析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而規避問題的發生!

眼鏡行業應該跟服飾、手錶、黃金等行業區分開來,我們畢竟具備了能夠體現健康價值的專業技術,如果有一天,顧客都能夠尊重「眼視光驗光師」了,那麼說明行業走向正軌了。當然,要想獲得尊重,前提是我們的驗光師值得被尊重,這裡面需要你具備「醫師」一樣的專業水平、素養和道德標準,否則,你就是一個賣眼鏡的。但以目前的國內行業實際情況來看,這個道路還是如同西天取經般遙遠困難,難點還在於驗光師的「水平」二字上!

​本文由眼鏡方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uf6Q2wB8g2yegNDT6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