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辱法」後 德被指「自私」抗疫

2020-04-14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4月14日秋狸編譯】數周以來,種族主義行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一同在歐洲肆虐,在德法交界地帶尤其激烈。部分德國民眾不滿法國疫情嚴重,不敢與之接觸,甚至演變成侮辱法國人的多起惡性事件。雖然德方近日公開譴責了此類仇視言行,並對受害者道歉。但在一些人看來,部分德國民眾的「辱法」行徑,聯繫德國對「新冠債券」的消極態度,都成了德國在疫情中表現「自私」的證明。疫情之下,人們希望德國表現出更多「團結力」與「領導能力」。

3月17日,警察在位於德國小城凱爾的德法邊境「兩岸橋」附近執勤。(圖片來源:新華社)

德方:仇視行為不可接受

法國《西部報》報道,近日,德法邊境小城蓋斯海姆市(Gersheim)市長麥可·克萊沃(Michael Clivot)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地出現「一些針對法國朋友的不友好」舉動。有法國人在街頭遭到辱罵、在超市排隊時被吐口水,還有人被告知:「滾回到你自己的新冠國家去!」

蓋斯海姆所屬的德國薩爾州與法國大東部大區毗鄰,後者是法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此事經報道後迅速發酵,薩爾州經濟部長安克·雷林格( Anke Rehlinger )回應稱「為這些孤立事件向法國朋友道歉」,批評「幹這種事的人是在損害兩國人民的友誼」。

4月11日,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也在推特公開譴責稱「新型冠狀病毒不分國籍,人的尊嚴也一樣。看到我們一些法國朋友因此受到冒犯和攻擊,讓人心痛。這類行為完全不可接受。我們都在一條船上!」

法方:希望德國展現更多團結風範

法國駐薩爾州領事卡特琳·羅比內(Catherine Robinet)11日向法新社證實這些「孤立事件」最早要追溯至3月德國衛生局宣布將法國大東區列為「新冠病毒高風險地區」後。幾乎一夜間,在德國工作多年的法國清潔女工被禁止入境,網際網路上也開始出現含有敵意的聲音。

羅比內呼籲,儘量避免泛化這種「反法」情緒。她表示,同時我們也收到了不少德國人的支持和鼓勵,並強調稱「法國也有一些人做出類似舉動」。

據《巴黎人報》報道,德法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止來源於「孤立」的仇視言行,更在於許多法國工人被德國僱主解僱。在德國宣布關閉邊境後,許多跨國工作者受到了極大影響。有人直接丟掉了工作,有人必須繞行數十公里才能找到過境點。因為尚未達成一致,德國就關閉了邊界,一些處於「部分失業」狀態的跨國雇員發現自己的稅費被德法兩國徵收了雙倍。另外,一些父母分別來自兩個國家的家庭被迫分離,復活節時,一名法國母親試圖從德國丈夫那裡接回孩子,但被德國邊境警察強硬拒絕。

同時擔任法德議會大會辦公室聯合主任及國民議會法德友誼小組主席的法國議員克里斯托夫·阿倫(Christophe Arend)呼籲德國重新開放薩爾州邊界。他強調,德國向法國伸出援手,接收了患者,這些舉動體現了兩國的友誼。但同時「法德的友誼建立在人與人間的紐帶之上」,薩爾州的跨境工作者超過1萬8千人,其他過境者更是成千上萬,邊境的物理障礙不應阻礙兩國的交流。

《費加羅報》指出,近日,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都出現了指責德國在這場疫情中「表現自私」的聲音。有人指出,默克爾在疫情期間沒有就歐洲團結說過一句話,有違「歐盟領袖」的風範。

「親歐派」的義大利前經濟發展大臣卡洛·卡倫達(Carlo Calenda)更是在德國《法蘭克福彙報》(FAZ)上刊登了整版聯名信,表達對德國不願支持發行「歐洲債券」的失望之情,並與二戰後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國家部分免除納粹戰爭債務進行對比。卡倫達在信中稱:「你們應該與歐洲的制度、自由和團結的價值觀站在一起。而不是追隨狹隘的國家利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