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音樂老師給家長的大白話,句句在理……

2019-10-19     吉他范兒

文章來源:學琴記作者:清酒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冼星海

隨著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意識的提升,很多家長都逐漸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不難發現,現在的音樂教育機構可謂是遍地開花,學習音樂的孩子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但在孩子們學習音樂的人數增長的同時,半途而廢的人也不少。在放棄的孩子們心中,學習音樂可以是一時興起,我想學就學;在縱容孩子放棄的家長們心中,學音樂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想不學就不學。

還有一些孩子興趣廣泛,一開始想多學幾門樂器,但學到最後往往疲於應付,甚至連一門樂器都沒學好。因此孩子學音樂,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堅決,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想學就學,想放棄就放棄。

01

孩子不願意學?家長:必須堅持學!

很多時候家長的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特別是在學習方面。家長如果重視孩子的學習,那麼孩子也不太可能在學習上懈怠,相反家長如果覺得學習這件事無所謂,孩子可能也不太會用心學習。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文化課程很重視,但是對待像學習樂器這樣的課外班的態度就比較隨便,這樣是不對的——既然當初下定決心報班學樂器,還交了錢花了時間,就要認真對待。

首先,家長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樣學習,有助於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態度。不管是學習文化課,還是學習樂器,家長都應當一視同仁,因為它們都是學習,學習是沒有「高低」之分的。

其次,孩子天性好變,興趣和熱情往往不能長久。而且很多家長比較民主,對待課外興趣班全看孩子個人意願,這就導致孩子的心「散」,學什麼都全憑一時興趣,興趣來時就學一下,興趣無時就放棄。

長此以往,孩子對待學習會形成一種散漫的態度,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堅持學習音樂,決不能讓孩子養成半途而廢的壞習慣。

最後,孩子喜歡練樂器和不喜歡練樂器,練出來的效果都相差不大。很多時候,家長把孩子的興趣看得過於重要,雖然孩子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學習,但是大部分時候孩子的興趣是多變且難以持久的。

所以家長強制孩子繼續堅持學習樂器,反而是磨練了孩子的心性,並且孩子喜不喜歡練樂器,只要堅持練下去效果都是不錯的。

02

專攻一門樂器還是同時學習多樣樂器?

孩子愛好廣泛是正常的,但這些愛好往往並不能堅持長久。很多家長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想學幾門樂器就學幾門,或者想讓孩子多學幾樣樂器——多收穫一些知識、培養一些能力。

但實際上,孩子應該專攻一門樂器而不是多門樂器齊頭並進。

有人會問只要孩子有興趣、想學習,多門樂器齊頭並進難道不好嗎?對此,有兩個個問題需要思考:孩子的興趣能長久嗎?孩子有毅力學習多門樂器嗎?孩子有時間練習多門樂器嗎?

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專一和堅持,學樂器尤其如此,同時學幾門樂器不僅讓孩子受累,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也浪費了家長的錢財。因此學樂器最好專攻一門,如果孩子同時對好幾門樂器感興趣,那麼就讓他選擇一門最感興趣的樂器學習。

03

學樂器,最重要的是持久而不是時長

有些人疑惑為什麼每天練琴1小時堅持六年比每天3小時堅持三年的人更強?

其實從練習的總時長上看,每天3小時,堅持三年的人明顯比每天1小時,堅持六年的人長。但是從持久性上來看,堅持六年的人在鋼琴上的收穫絕對比堅持三年的人要多。

學樂器追求的是持久而不是時長,貴在堅持。只有堅持下去才會逐漸發現音樂帶給人生的美好,才會發現音樂可以分享你的喜悅、述說你的哀傷、撫慰你的心靈。

只有堅持學習音樂,音樂才會給予你最溫柔的擁抱和最真誠的陪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sGK6G0BMH2_cNUgV8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