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典鋼琴的不會彈流行歌,你丟不丟人?」

2020-02-23     吉他范兒

文章來源:哎呀音樂

故(shi)事(gu)是這麼發生的..……



那天,我媽在她的廣場舞姐妹團來家裡做客的時候誇下海口,說:下次我們就不用花錢去ktv唱歌了,讓我兒子給我們彈鋼琴伴奏,我們在家裡頭唱!


我還沒來得及說出:「媽媽,流行和古典真的不一樣……」我媽已經把阿姨們的歌單列好扔給我了,是這樣子的:



作為一個學習古典鋼琴多年,對流行音樂也頗有興趣的好兒子:


曾經,我以為流行肯定比古典簡單得多!

曾經,我以為知道每個和弦怎麼按,我就能行走江湖於不敗之地!

曾經,我以為埋頭苦練就能成為流行風格的大神,輕易俘獲我媽和阿姨們的芳心!

曾經……

然而事實證明我很傻很天真,阿姨們要來唱歌的那天,看著窗外天亮了,我留下了兩行驚恐的眼淚。



我媽又在敲門了,我感到很害怕,很絕望,窒息的感覺也不斷重複著,心裡一直想著:「怎麼辦?要不要把殘忍的真相告訴她?告訴她培養了十幾年的驕傲的兒子,練了幾天幾夜彈不出鄧麗君的歌?我要不要從窗戶逃離現場?我家住在六樓,如果順著水管往下爬……」


不行啊,我還年輕啊!我還不想去見他們:



重點是,如果我摔死了別人可能會說:「他學了十幾年古典,不會彈流行歌,自己跳樓死的!」這實在是太魔幻了!這實在是太丟人了啊!


後來,還是我爸把我媽和她的小姐妹們攆去了ktv,並且花的錢是從我的零花錢裡面扣的……


從此之後,每當我看著類似於下面這樣的譜子,心裡總會涌動著奔潰的節奏,流著4536251的淚水唱著蕭邦離別曲式的悲傷。

看到這裡,學鋼琴的你,是不是有過跟我類似的經歷?或是被這樣無理地要求過:「聽說你彈鋼琴過了十八級這麼厲害,我這有一份很簡單的流行和弦譜子,你幫我伴奏得高大上一下可以吧?」


請問你害怕嗎?


所以「如何壓倒性地擊垮一個古典鋼琴手的自信,最好能讓他顏面盡失這種」問題,答案必然是:「給他一份和弦譜,讓他彈流行伴奏,最好是連和弦譜子都不,即興伴奏這種,羞死丫的。」

那麼,如果想玩流行鍵盤,要怎麼學習才能一名風騷的鍵盤手呢?



除了C調跟三和弦,你還得會點什麼?


想必不管是跟我一樣學習古典的,還是剛學流行鋼琴的夥伴們,看到下面這種和弦譜:



內心都是:(What?這是代碼亂入了吧?就這樣也能彈曲子了?)



其實這些和弦並不難,難的是每個和弦都像孫悟空一樣分分鐘七十二變,除了最基本的三和弦的樣子,比如C和弦它還有7,9,11,13音,轉位和弦,能升能降,還能Sus、Add、Dom#11、Oit、Slash……


看到這,你估計會問,為什麼好好的和弦要變成這樣?和弦屆也流行微整形嗎?


然而這恰恰是為什麼同樣一個和聲進行,小白只會跟著和弦一拍一個,伴奏起來總有一種要死不活,姑娘聽了不愛,小伙子聽了不彎的尷尬氣氛瀰漫在空中。而大神彈下來跟彈了135624516251一樣似的,手上彈的和弦音符豐富多彩,是德芙般縱享絲滑的感覺。


小白甚至完全看不懂大神彈的和弦是什麼……



問題在於:

1 你知道和弦怎麼分配排列嗎?

2 你知道和弦可以怎麼改變嗎?

3 你知道和弦之間可以怎麼連接嗎?


除此之外,你又是否知道小白跟大神還差著鍵盤上從C到B,十二個調的距離呢?


十二個調怎麼練?每天雙手苦練音階可以嗎?不,too young too naive,那只是一個基礎的練習,能不能快速地轉調,找到對應的和弦,才是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地方。


樂理知識,鍵盤音的位置,不難,零基礎學鍵盤的也可以很快時間內熟悉,比如:



每個人練十二個調的轉調情況都不盡相同,我了解的人當中,差距也是很明顯的,有的人練了三四年還是磕磕碰碰,不能彈全,或是自由的切換,最大的原因是記性不好;有的人練了一年卻能迅速地切換了。


因此,毫無疑問,十二個調是極其講究練習方法的。


要知道,像是從原調A調轉降G調這種,先不說能殺死多少腦細胞,如果沒有方法練習,還會把水平一直停留在一個瓶頸期內,渾渾噩噩毫無長進。而苦練音階只是熟悉音符,實際十二個調的運用更多的是腦子的轉化能力。


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地學會轉化十二個調?可以看一下以下關於和弦的演奏指型,以及快速掌握十二個調的和弦的練習方法!



節奏,是心動的感覺


大多數人開始彈伴奏的時候,基本是這幾種情況:


1 左手一拍一個根音,右手一拍一個柱式和弦;

2 左手和弦的織體是:根音五音為一拍,五音根音為一拍,重複兩次為一小節,右手和弦一拍一個柱式和弦;

3 左手,來回兩個和弦琶音,右手和弦一拍一按。


喲嚯~這樣下去是成不了大神的~



過於死板的伴奏方式,久而久之只會讓人感覺單調乏味,試問一首經典的歌曲,哪個姑娘會願意跟著一成不變的伴奏,唱著情感起起落落,愛恨糾糾纏纏啊?


所以流行歌曲的情緒處理,如果沒有節奏上的配合,那一定是如同一灘死水的。


節奏型的編配,也是「月入五萬的鍵盤手」跟「月入五千的鍵盤手」最明顯的區別。


練習各種節奏型,是為了讓彈琴很出彩,不呆板,該細水長流時細水長流,該激進時激進,情緒的起伏到位。


所以,在日常實戰中,對各種經典的節奏型的掌握能力,是提升自己對流行伴奏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環。



編配思維有多重要?

總有一些人覺得彈琴最重要的是感覺,說什麼真正彈琴牛的人,手上一摸琴就能夠「即興地」彈得令人潸然淚下或熱血沸騰。


「瞎彈」和「即興伴奏」絕對不是一回事,所謂的「即興伴奏」,其實建立於成熟的編配思維之上。



如果你都已經考慮到如何用即興伴奏進行創作了,恭喜你!這說明你應該已經對上面的技術有所把握,渴望深度學習如何編配各種節奏型,設計各種貝斯線律動等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u3fc3ABgx9BqZZI7E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