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怎樣管住我們的嘴

2020-03-09     煙台市福山區檢察院

網絡配圖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決定》,規定我國將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有關具體落實實施的法律法規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修訂之中。

17年前,非典暴發之際,食用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問題就曾被推向風口浪尖,很多人呼籲健全有關法律法規,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在此之後,野生動物保護法幾經修訂,管控越來越嚴,措施越來越多,但在實際應用上卻落實不夠。各地野味市場經營得紅紅火火,網店微店公開售賣。請客人吃飯,上盤野味成了檔次面子的標誌,追而逐之,向而往之。非典?傷疤雖在,但忘得很快。

法律之所以被摒棄擱置,是很多監管部門的失職所致:或者流於形式,或者放任不管,甚至以活躍地方經濟為由變相鼓勵。當然,也有盡職的部門,比如海關。公正地說,過去這些年,海關在野生動物進出口管控方面做得比較好,各地辦了很多案件,罰了很多錢,抓了很多人。嚴懲之下,雖然仍偶有以身試法之徒,但進出口貿易總的來說還是有序的。

如今,新冠又來了,食用野生動物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終於,國家要動真格的了。在我們這個國家有個最大的特點:如果我們真的想做一件事,我們就一定能夠做好。相信食用野生動物就像當初的象牙交易一樣,幾千年的陋習,一旦禁止,立即就會得到全面有效的根除。以前的法律對於非法售賣宰殺野生動物的行為規定得比較詳細,對於單純的食客管得較少。修訂後的法律應該補上這個漏洞,從源頭上開始管控,讓這些饕餮之徒知道再吃這些東西會燙舌頭,會吃苦頭。正面的宣傳也要跟上,在這個問題上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可以當守規矩的吃貨,但不能做不合法的飯桶。科學要負起謠言粉碎機的重任,比如穿山甲的肉真的有什麼功效嗎?動物的生殖器官真的壯陽嗎?魚翅這種鯊魚的軟骨有什麼高價值營養嗎?傳統說法的大筐之下,有太多糟粕。我們需要仔細甄別,有取有舍。

既然要管嘴的問題,我們不妨擴展思路,順帶把其他的痼疾也解決了。

一是食用貓狗的問題。禁止食用貓狗的主要原因還真不是因為很多人把它們當寵物,當成食物會傷害了他們的情感,而是其罪惡的來源:與豬羊不同,貓狗從古至今的作用只有寵物和護衛,如今食客們想吃,只能去偷。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餐桌上的絕大多數貓狗,都來源於非正常的途徑。

二是虐吃的問題。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名菜」:活吃猴腦、湯澆驢肉、活取鵝腸等等,食客們的嬉笑咀嚼之中夾雜著動物的悽厲哀嚎。虐吃,重點不是吃,而是虐。通過虐,食客獲得了變態的快感和滿足。顯然,這樣的行為與現代文明是相悖的。法律不應該容忍殘忍,不僅是對同類的殘忍,還包括對動物的殘忍。

三是共餐。中國人喜歡共餐。大家圍著一盆菜你撥我攪,甚至我夾給你,你捏給他,氣氛熱烈,但不衛生,容易傳染疾病。尤其是這兩次大規模的疫情過後,很多人也許會深刻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當然,鑒於共餐傳統悠久,法律不宜短時間內一刀切,強令大家分餐吃飯。但可以提出自己的傾向性意見來,為就餐方式的改革指明大方向。在具體操作上可以針對不同的領域分步驟分層次地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飯店,要求不妨多一點;家庭,可以只是建議和勸導。

禍從口入。2003年我們經歷了一次全民大劫難;17年後的今天我們又在經歷全民大劫難。若干年後呢?我們是否還會再經歷一次?還需要遭多少罪?需要死多少人,我們才能管住我們的嘴?

(來源:檢察日報)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gimxXAB3uTiws8KGq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