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年,幾乎是楊紫翻身的一年。
被網友們戲稱是,繼陳喬恩之後的,又一位「旺夫體」女星。
從鄧倫到李現,他們都是和楊紫合作後,一夜爆紅的代表。
一部戲就讓男主躍升一線男星,這不是「旺夫體」是什麼?
但很多人也說,這和劇本還有演員有關,怎麼爆紅就都歸到楊紫身上了?
嘿嘿,這事大家別槓,這部戲能爆紅,大部分還真是楊紫的功勞。
如果沒有她的少女感,又怎麼能襯托出男主的深情呢?
在《親愛的熱愛的》這部劇中,楊紫要和李現演出10歲的年齡差。
最容易降低年齡差的,無非一招,賣萌撒嬌,少女感!
別看少女感說的很容易,要是演起來可不簡單,一不小心,就會過膩讓人慎得慌。
比如那句:「你怎麼可以吃兔兔~~」
但楊紫的少女感,在這部劇中就表現的非常自然,許多人越看代入感越強,覺得這就是自己遇到喜歡男生時的狀態。
愛慕男神眨巴小眼神和緊張抿嘴,像不像你面對初戀時的那種感覺?
給男主送來夜宵,但又怕打擾他的那種小心翼翼。
注意看她的手部動作,用幾根手指深深拍到韓商言的肩膀,有點緊張,又有點抑制不住的雀躍感。
被自己男神主動叫來問話時的那種無措和驚訝,眼珠一直轉個不停。
聽到他說自己男女都沒興趣時,那種糾結同情的面部轉化。
說實話,楊紫這兩年的演技的確是在進步,比起只會瞪眼的前輩,她真的是不要好太多。
自然的少女感,可以打通戲劇和生活之間的那堵牆。
讓看劇的人有很自然的「代入感」,冷艷美女年年有,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只會讓人覺得:
「哦,好美好有錢,腿長又美麗,但是又怎麼樣,就是電視劇而已。」
但如果有一個自然很接地氣的鄰家女孩出現,那就不一樣了,大家會覺得這樣的女生是剛好是摸得著的。
甚至連經紀人都會疑惑,楊紫基本不符合大眾心中的女神形象,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的呢?
我覺得她能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到了人設和劇本。
正因為沒有高顏值女孩的偶像包袱,她才有機會把懸空的傻白甜角色演得接地氣。
可演少女的人很多,為什麼就她吃得開這條路子呢?
一個演員想在娛樂圈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混出一片天,她的作品定位和人設很重要。
之前在綜藝《妻子的旅行》中,寧采兒就說到:「山雞哥哪裡是他演得好,那就是陳小春自己本色出演的」,說罷還模範起了陳小春平時在家的樣子。
大部分能靠一部作品爆紅的演員,很多都是因為自身氣質和劇中人物性格相符,只有釋放自我的角色,往往才是最有特色最讓人難忘的。
這事放在楊紫身上,也是一樣的。
童星出生的楊紫起點很高,靠一部家有兒女紅遍中國後就開始正式進軍娛樂圈。
剛進圈的頭幾年她幾乎是屬於一種摸索狀態,接觸的題材各色各樣,有軍旅的、抗日 、都市的、醫療的。
拍攝《戰長沙》時,霍建華更是晚上看《家有兒女》,白天和楊紫演夫妻,這種違和感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還有《誅仙青雲志》中的陸雪琪,原著中陸雪琪是一位高冷的女神,氣質冷艷。
可五官可愛的楊紫和角色的符合度太低了,以至於被網友瘋狂吐槽。
其實接到《青雲志》之前,有一段時間,楊紫幾乎拍完一部劇換一家經濟公司。
看得出來,她並不確信自己最適合什麼,還在找方向。
直到這兩年的角色,才慢慢找准了定位,那就是——少女感。
先是《歡樂頌》邱瑩瑩這個角色,一個又傻又耿直的職場少女,喜怒哀樂都放在臉上,當時很多觀眾說楊紫把這個角色演火了。
接著就是在《香蜜沉沉燼如霜》飾演錦覓,雖然沒有小說中那樣傾國傾城的容顏,但楊紫靈動的表情跟演技,也深深的把網友折服了。
再之後就是這段時間的《親愛的熱愛的》,楊紫在裡面飾演一個可愛的元氣女孩,讓大家很是喜歡。
吃准戲路和人設,楊紫一舉登上「年度人氣女星」的位置。
但巔峰之後便是低谷,這是誰也逃不過的周期定論,主要原因為:
1.更年輕的幾位未來小花即將上市,和楊紫氣質相似、戲路相同,條件差不多。
簡單的邏輯解釋就是:
1、一直以來都在演少女,拿得出手的過硬作品實在不多。
目前的大熱劇能給她流量和名氣,但是沒法幫她往新的方向提升。
2、女演員/女性職業的分水嶺。
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演年輕人,尤其是女演員更不可能一直演少女。
即便是陳喬恩這種少女系大咖也有被人吐槽的一天。
即便是演技如周迅,也還是在如懿傳中被人嫌棄,把一個少女演出「一把年紀」的感覺。
中國市場對女演員異常苛刻,在膠原蛋白流失殆盡前,如果無法轉型,練好內功,市場只會找到更年輕、廉價的流量小花替代她。
就像之前海清發言中所說的:
「親愛的年輕導演、著名導演、製片人,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我們和你們一樣,非常熱愛電影。
我們一直有一個目標,希望有機會跟優秀的團隊合作,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個演員的野心。」
最後還加了一句:
「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海清、姚晨、宋佳,哪個不是實力派演員,哪個演技不是勝過現在小花的百倍?
可到最後不都遇到過無人來選,無戲可演的中年職場的危機嗎?
楊紫如果一直靠「少女感」這條路走下去,一定也會有求戲無門的一天。
在28歲的年紀,她還有2年時間及時轉型和提煉自己,爭取在瓶頸來臨前,已經有另一個戲路或者人設準備好。
人們總是容易被當前的收穫和成就所迷惑,而忘了下一步的危機很可能已經到來。
而應對危機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了解和判斷,然後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