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的美食,中國被世界公認為「美食大國」,中華美食以種類繁多享譽海內外,很多去美國的華人第一份切入職業可能就是開中餐廳,而且是開一家火一家,由此可知中華美食對世界的吸引力了。眾所周知,中華美食有8大菜系之分,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和代表菜,而今天李夫子就來跟大家聊聊火遍全國的「川菜」!
中國菜烹飪種類繁多
其實說起川菜,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會蹦出三個字:「麻、香、辣」,多年前有一部李夫子非常愛看的動畫劇《中華小當家》中就詳細的介紹了川菜的傳承和特點,其中尤其讓李夫子記憶深刻的是小當家當時做出的一道菜「魔幻麻婆豆腐」,以「辣、香、色、燙、酥、麻」為特點,號稱「六味一體」!只可惜李夫子在現實中怎麼也做不出這種味道,深以為憾啊!
中華小當家
不過說起來其實辣椒是在明清時期才傳入中國的,在那之前川菜還不是麻辣味,而是用小炒、魚香、干煸、家常燒等多種烹飪技法,燒制出各種滋味的菜肴,川菜不光是現在很火,在歷史上也曾經征服過很多文人墨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名人與川菜的背後故事。
川菜的起源
川菜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和四川地區,這巴國和蜀國自古就以物產豐盛著稱,可以說是五穀六畜、魚類瓜果無一不全,當時雖然還沒有辣椒,但是也已經有了滷水、鹽、花椒等調味品,等到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很多中原人遷入了巴蜀地區,他們帶去的一些烹飪方式和巴蜀當地的民間菜肴融合,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川菜的雛形,據記載,在秦漢時期四川烹制魚和肉的做法,在全國都已經非常有名氣了,比如遠在北方的曹操和曹丕都曾提到過四川的美食。
巴蜀之國
曹氏父子獨愛四川魚
我們先來說說曹操對四川魚的喜愛,曹老闆戎馬一生,最後稱霸北方,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對吃同樣很有研究,他在《四時食制》這份私人美食菜單里,記載了十幾種魚的不同特點和吃法,其中有好幾條是關於四川的,比如《魏武四時食制》曰:「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說的就是在四川郫縣,有一種生活在稻田裡的小魚,黃色的魚鱗,紅色的尾巴,可以用來做成魚醬,味道非常鮮美!另外還提到一種魚,《魏武四時食制》曰:「䲛,一名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較恤犍為!」說的就是一個縣城裡有一種黃魚,最重的能有100斤,而且這魚的骨頭很軟是可以吃的,這麼一份美食菜單,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上網搜索了解一下哦。
四川魚
說完了曹操,再說他兒子曹丕,曹丕曾經提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一份官方文件《與朝臣詔》里記載:「新城孟太守道,蜀睹豚雞騖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意思是說四川人嫌雞和豬的味道太寡淡,所以在烹制這些食材的時候,喜歡用糖和蜂蜜來調味,看來這早期川菜的味道和我們今天想像的不太一樣啊,四川人以前可能跟今天江浙一帶差不多,口味是偏甜的!這並不是沒可能,即便是現在,在峨眉和樂山附近的燒烤也還流行刷蜜汁呢,很有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
曹丕
詩仙、詩聖爭相為川菜打卡
要說跟川菜名揚天下、廣為流傳的,那還得數大名鼎鼎的李白和杜甫,因為川菜一直到隋唐和五代還是非常流行的,再加上李白和杜甫兩人都有過在四川生活的經歷,所以也留下了不少跟川菜有關的故事。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知不知道「太白鴨」這麼一道川菜,據說這道川菜就是李白創作的。李白在年少的時候隨父親住在四川江油青蓮鄉,直到25歲才離開,可以說在四川生活了近20年,他很愛吃當地的名菜「燜蒸鴨子」,這道菜是以鴨子為主料,加酒等各種調料蒸製而成,吃起來又香又嫩,後來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寵愛,被召到京城做官,李白就以年輕時吃過的這道燜蒸鴨子為藍本,用百年陳醋、花雕、枸杞等蒸肥鴨獻給玄宗,皇帝非常高興,就把這道菜定名為「太白鴨」。
太白鴨
詩聖杜甫,雖然他不是四川人,但他在四川草堂住了很久,現在成都的「杜甫草堂」還是有名的旅遊景點呢。話說杜甫經常用詩句來歌頌四川的美食,比如,他對四川有句評論叫:「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意思是說四川的酒味濃香,江里的魚也又多又肥。杜甫另外又寫過:「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這每天又是江魚又是蘆筍,四川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啊。
杜甫草堂
川菜代言人「蘇東坡」
說起這川菜,如果評選一個川菜的最佳代言人,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有一道很有名的川菜就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就是蘇東坡和他的「東坡肉」!蘇軾本身是四川眉山人,但是他在很多地方都當過官,因為一直對自己家鄉的美食念念不忘,所以他不但自己燒菜,還把四川烹飪推廣到中原、江南和嶺南地區,相傳東坡肉最早是在徐州創製的,但那個時候叫「回贈肉」,是因為蘇軾在擔任徐州知州時,率領士兵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百姓們為了感謝蘇軾,就殺豬宰羊帶上酒菜來慰勞他,沒想到蘇軾就讓家人把百姓送來的肉燒成了紅燒肉,又回贈給了百姓!「回贈肉」因此而得名,因為這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於是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了開來,不過那時候蘇軾還沒有給自己取東坡居士這個名號,這道菜也還沒真正的聞名全國!
東坡肉
後來蘇軾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期間他疏浚西湖、築堤建橋,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老百姓為了感激他踴躍獻肉,蘇軾收到後又命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的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於是就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的稱為「東坡肉」,後來很多杭州的酒家就把東坡肉當做招牌菜招攬顧客,這道菜慢慢的也就聞名全國了。
蘇軾到杭州當官
宮保雞丁來自魯菜的演變
在今天,我們去四川吃火鍋、水煮魚或其他家常菜,如果沒有放辣椒的話,那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事實上一直到明末清初,川菜才用辣椒調味,也正是在辣椒的加持下,川菜又拓寬了自己的烹飪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到了清末逐漸形成了以麻辣著稱、地方風味非常濃郁的特點,有一道經典川菜「宮保雞丁」的誕生就是在這個時期。
宮保雞丁
這道菜的創始人是清朝晚期一位有名的大臣丁寶楨,因為朝廷封他為太子少保,所以人們都稱呼他為「宮保大人」,他對烹飪很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且尤其喜歡吃辣,他在山東擔任巡撫期間治理黃河水患、創辦官辦工業企業、成立書院等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後來他又到四川當總督,到了成都以後,他把滷菜的醬爆雞丁(主料雞丁和花生),再加上紅辣椒,創製了自己的私房菜,也就是「宮保雞丁」,後來這道菜越傳越廣,人盡皆知,宮保雞丁現在已經成為川菜的經典,同時他還隨著華工傳到了美國,成為老外心目中中國菜的代表!比如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主角謝耳朵,最喜歡點的中餐就是宮保雞丁。
丁寶楨
李夫子說川菜
要說中國8大菜系,最貴的莫過於粵菜和江浙菜了,受眾群體最多的就是湘菜和川菜了,看來我們今人對飲食口味也是蠻重的。如果大家去外地就會發現,大街小巷都是川菜館,可見川菜的知名度了,今天李夫子給大家分享了古代很多文人雅士跟川菜的故事,可見並不僅僅是咱們現代人愛吃川菜,古代也有這麼多川菜的鐵桿粉絲,這大概就是美食的魅力吧。各位小夥伴,你們都愛吃什麼菜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