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6代戰機的研製,在殲-20這一第5代戰鬥機剛剛裝備使用的背景下,仍處於絕對保密的階段,軍工企業至今守口如瓶。
不過目前從許多信息中,仍可以發現中國第6代戰鬥機已經在迅速發展。
分析表示,中國航空戰略有一個理念,就是發展一代、成熟一代,預研一代。而解放軍的5代機殲–20已開始小批交付使用,正逐漸成熟,換句話表示,第6代戰機的預研可能已有眉目,預料3、5之內,第6代戰機就會帶來驚喜。
而在可見的種種線索中,首先是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這是目前6代戰機能確定的必要技術之一。為了達到更高的巡航馬赫數,同時顯著的降低油耗,在動力系統上現有5代戰機的發動機已不合適,而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便派上用場。
這一發動機可根據具體需要,自動化的條件渦扇發動機工作循環狀態,在適合高速飛行的渦噴、燃油經濟性更好的渦扇狀態之下無縫切換,令戰鬥機可獲得更大的航程,又可保證更高的巡航速度。
據報道中國相關單位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航空技術展上,低調展出了新一代發動機概念圖。分析表示,從技術指標來看,這種發動機「適用超音速,飛行高度3萬米的戰鬥機」。它已經遠遠超越現有5代機的飛行包線,並具有兩種工作狀態,有可能屬於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因此,這種發動機應該屬於專為第6代戰機打造的發動機。
另一方面,第6代戰機的一大核心技術,就是將會普遍使用光光纖控制與光纖通信技術。解放軍殲–20戰機已使用了先進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並配置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為核心的多感測器系統,具備強大的信息化戰力。
分析認為,只要把在殲–20上使用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還有中國正在開發的高速互聯技術適當升級,就能運用第6代戰機上去。
第6代機所用的全向、全頻譜隱形技術,也不是無法克服的難題。分析指出,在隱形戰機外形設計上,中國已位居領先地位。而在納米隱形材料開發上,中國近年更是捷報頻傳,有多所理工科大學已研發出一系列寬頻吸波材料,而這些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能力強的特點。
在雷達方面,在第6代戰機上性能應該要有大幅提高。而中國近年來軍事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就是雷達,目前已在多種戰機上安裝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20裝備了中國新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配置2,000到2,200個T/R元件,每個T/R元件擁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達總發射功率達到16千瓦以上,超過F–22A戰機配置的15.6千瓦AN/APG–77雷達,還有F–35戰機配置的10千瓦AN/APG–81雷達。對於未來的雷達,中國除了進一步提高探測距離和精度外,還積極研究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概念雷達產品。
更重要的是在數據收集處理、數據保密高速共享等領域,中國也有紮實的基礎。
可見,中國第6代戰鬥機可在短期內出現初步成功,打下基礎,從而有望在2028年左右完成首飛或部分測試,在2030年之前形成批量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