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得了肛瘺,自愈還是手術?寶媽應該怎麼辦?

2019-11-18     肛腸講堂

某天,山東省立醫院西院肛腸科的門診中有一小朋友哭鬧不斷,家長已經急暈了頭,怎麼哄都哄不好。李主任為其解開尿不濕後發現,在小孩的屁股上有4個膿包,原來小孩幾個月前屁股上已經有了1個膿包,但家長們沒有引起重視,時間一長膿包從1個變4個,經過李主任詳細檢查,確診為小兒肛瘺,四根瘺管。

那這該怎麼辦呢?

肛瘺是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除了老年人,小兒也是易發人群。近年來,小兒肛瘺的病例越來越多,小到1個月的嬰兒,大到幾歲的孩子,發病率趨向小齡化。小兒肛瘺不僅給幼兒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而且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肛門灼痛、誘發痔瘡等。

如果出現小兒肛瘺的病症,家長們先不要急,不要慌,聽聽專家怎麼說。

小兒肛瘺是怎麼引起的呢?

嬰兒的皮膚僅有成人皮膚的十分之一厚,真皮中膠原纖維少,因而缺乏彈性,很容易被外物滲透和摩擦受損。肛門處的褶皺比較多,如果沒有擦乾淨,隱匿的細菌會長期刺激肛門,如果再使用劣質的紙巾或者經常洗曬的尿布來回擦拭,就會損傷幼兒肛周處皮膚,甚至損傷肛門黏膜,感染潰瘍後便會形成肛瘺。

小兒肛瘺有哪些症狀呢?

  男孩和女孩的肛瘺症狀是不一樣的,男孩肛瘺發生後會出現紅腫和疼痛,形成膿腫後肛周皮膚腫脹發亮、中心軟化,潰瘍後流出膿液而形成肛瘺,腹瀉時糞便從瘺管口流出。而女還發病比較急,外陰紅腫,潰瘍後糞便會從陰道口外的瘺口排出,肛門反而不排便,之後肛門才逐漸恢復排便。並且女孩患肛瘺後很難自動癒合,再出現腹瀉時仍是從瘺管口漏出糞便,一般等到2歲後,漏便現象才會逐漸減少。

寶寶肛瘺該怎麼辦?

很多出生3個月的嬰兒,以及未滿1周歲的幼兒,也會出現肛門腫痛、化膿的情況。當肛門周圍尚未形成膿腫,僅見皮下有炎症反應時,可採用保守治療,例如溫水坐浴等;如過膿腫已形成,想要徹底治癒肛瘺,必須到正規醫院的肛腸科請專科醫生手術治療。

小兒肛瘺做手術危險嗎?會不會對肛門功能有影響?

小兒肛瘺的發展是不可控的,很多家長因為擔心手術對肛門的影響,不及時治療,令幼兒的瘺道從單根發展為多根,還經常會引發嚴重的濕疹,影響幼兒的睡眠。更有嚴重者會形成環繞肛周大半圈的"蹄鐵型"肛瘺,複雜的病症極難治癒,連肛門功能也會受損。

小兒肛周膿腫和肛瘺是一個病的不同階段,自愈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一定要儘早手術,才能早康復,早健康成長,減少小兒的痛苦,且避免發展為複雜性肛瘺,造成永久性創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dtOiW4BMH2_cNUgjC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