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和鄰居鵬鵬媽媽外出散步,一路閒聊。提起兒子,鄰居唉聲嘆氣,他兒子鵬鵬今年八年級。一放暑假,每天除了吃、喝、玩、睡,整天就是抱著手機。爸爸擔心這樣下去,會玩手機成癮。收走了手機,鵬鵬一氣之下跑走,害得爸媽找了兩天,才從同學家找回。
媽媽想給他報個學習班,死活不上。現在一句不讓說,火氣大得很,搞得父子倆像仇人一樣。
同行中一位媽媽安慰說:「別生氣,你兒子正是青春期,這個年齡的孩子都這樣。」
「人家的小孩不也是青春期嗎?你看看咱小區的張濤多聽話,沒和大人頂過嘴",鵬鵬媽媽一臉羨慕地說道。
青春期孩子很聽話,的確讓父母省了不少心,但這樣真的值得羨慕嗎?
不是!
一、 青春期必然伴隨著叛逆。
l: 什麼是青春叛逆期?
百度這樣解釋:
青春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從童年到成人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孩子要長大,猶如羽毛漸漸豐滿的小鳥,獨立意識讓他們想要掙脫父母的管束走向社會。
八年級的鵬鵬正處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增強的時期。爸爸沒有溝通就武斷地收走手機,激怒了孩子,讓他做出了離家出走的決定。
這種行為看上去有些過激,但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的叛逆行為是正常的。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偶爾過激叛逆行為要給予理解、寬容。
孩子從小對父母唯命是從,幾乎沒有反抗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叛逆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張濤是長輩眼中的聽話好孩子,一般這類孩子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似乎沒什麼叛逆,這樣真的好嗎?
二、太聽話的孩子易出現兩種惡果:
01、遲來的叛逆期
從心理發展階段來說,一個人的主要叛逆期應該是在13一一-17歲之間,但有不少孩子過了一般我們所說的青春期叛逆期,在他們成年後叛逆期才姍姍來遲,我們稱之為"叛逆期延遲"。
知乎上一網友的求助:
我是女生 ,現在21歲 。從小開始就被父母親人冠以"懂事""乖巧"等褒義詞 ,我在那時也引以為傲 ,感覺自己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不少 。
這種所謂的"思想,成熟"可能源於父親對我從小的教育方式 :首先他在性格上是偏於強勢的。 他認定的事 ,我和母親必須服從 ,雖然有時性格有些火爆 。但他的決定一般都不會錯 ,所以我理所當然的服從 。所以大事就養成了要靠他決定的習慣 。
有時明明是他做的不對 ,還要我認錯 。心裡委屈又不能爆發 ,就算爆發, 事後母親也會找我說:他畢竟是父親 ,不可以不尊重他。 然後往往我得理的,都要去道歉賠禮 。我的青春期可以說是平穩的渡過的 ,沒有叛逆。
可現在感到自己越來越反感父親的管束,哪怕是合理的建議也聽不進去。難道我的叛逆期才來嗎?我該怎麼辦?
這位女生,在本該叛逆的年齡,被強勢的父親給壓制下去。直到21歲上大學讀研時,越來越強的獨立意識讓她又一次產生了叛逆,她的處境屬於叛逆期延遲。
丨: 什麼原因導致她出現這種狀況呢?
首先,該女生在心理上對父親的認同:
「他的決定一般不會錯,所以我當然服從",正是這種認同讓他的父親沒有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的壓制,當然也失去了反省的機會。
其次,在本該叛逆的年齡這位女生之所以"平穩度過,沒有叛逆",並不是真的沒有。而是迫於強勢老爸的威嚴、暴躁,給暫時壓制下去了。
最後,「順從老媽"的道德綁架勸說,也讓這位女生的叛逆出口最後給死死堵上。尤其是她說自己的父親,「有時明明是他做的不對 ,還要我認錯 。心裡委屈又不能爆發 ,就算爆發, 事後母親也會找我說:他畢竟是父親 ,不可以不尊重他, 然後往往我得理的都要我去道歉賠。」
丨: 遲來的叛逆對成長有什麼利弊
利:
記得在心理學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所謂"叛逆",是站在父母角度來看。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是在爭取獨立成長的空間。
深人為然
這樣說來,我們應該感謝「遲來的叛逆」,是它給父母最後一次讓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最終培養一個又一個"媽寶男"、「媽寶女"。
心理學家 李雪說: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弊:
※ 易讓孩子形成懦弱、順叢凡事不敢輕易向人說"不",不懂得自己爭取。
※ 孩子比著同齡人成熟的更晚。記得一網友留言:24 歲我還在叛逆,做出讓人覺得14歲的幼稚事情,讓人很尷尬。
※ 延遲的叛逆比青春期叛逆更熱烈,可能會持續很久才能結束,因為成人比青少年獨立意識更強。
……
二、易陷入抑鬱
丨: 太聽話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點:活力不足,缺少生活的激情。
丨: 一般表現為:話語不多,對父母或老師言聽計從,很少反抗,尤其在叛逆期和同齡孩子比顯得尤為聽話。不愛運動,很少外出,與人交住較少,大多獨來獨往。
曾教過一位學生李俊偉,在小學時:遵守紀律,作業按時完成,上課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成績很好,平時除和要好的同學在一起玩,很少主動與其他同學交流。
後來聽說:上六年級時成績還能在班裡占中上等,上七年級時成績有所下滑。在七年級下期時,曾和家人說,不想在原來班級上了,非要轉班。問及原因,覺得老師太嚴。父母覺得老師嚴是好事呀!勸說一翻也就沒有轉班。
又過了兩個星期,他死活就是不願意上學了。他爸很生氣,就狠狠地揍了一頓。聽話的他又堅特上了幾個星期。在一個星期天下午,媽媽把他送到學校去。上夜自習時老師發現李俊偉座位上空著,一打電話得知他從學校跑了。
一學期孩子勉強上下來了。直到學期末的前兩周,半夜學校查寢時,又不見了他,這時才引起老師、家長的重視。家人帶著他去了省城醫院一檢查:輕度抑鬱症
看到李俊偉的事,也許有家長會說,我們小時候挨打不是常有的事嗎?一個小孩怎麼會得抑鬱症呢?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一書中寫道:
那些過於聽話的「好孩子」,他們的父母控制欲太強了,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重抑制孩子的「叛逆"。
這些好孩子的青春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丨: 李俊偉抑鬱原因:
首先,李俊偉之所以最終發展成抑鬱症,與他個人的內向性格密不可分。
他不善言語,沒有去很好地和家長溝通不轉班給他帶來的不適應、壓抑的感受。當然父母無法體會到不轉班會給李俊偉帶來的傷害有多深。
其次,父母和老師的管教都是屬於的高壓政策。
在學校老師嚴格要求,在家父母打罵教育,這些都壓抑著聽話的李俊偉。他的壞情緒沒有一個發泄出口。久而久之這些壞情緒猶如垃圾積聚在體內,最終攻擊著聽話的李俊偉,導到他得了抑鬱症。
丨: 作為家長怎樣防止聽話的孩子陷入抑鬱呢?
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 當青春期孩子偶而犯錯時,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切忌:粗暴、武斷。
打罵教育只會破壞親子關係,切斷親子交流的通道。打罵更不利於孩子心理疏導,起不到教育作用。
※ 對於聽話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輕易拒絕,而要多聽聽孩子的感受,儘可能想辦法幫其解決。
一般聽話的孩子,很少給父母找麻煩,當他提出時,一定在心裡醞釀已久。
※ 有意培養感興趣的體育運動
太聽話的孩子一般不愛運動,缺乏生命活力。為改變這種狀況,家長可以有意培養孩子一兩種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如打籃球,羽毛球等,這樣也可為孩子找個渲泄情緒的出口。
丨: 家長朋友,你還在羨慕青春期太聽話的孩子嗎?
心理諮詢師胡慎之曾經說:
如果孩子比較叛逆,你起碼不用擔心ta想到自殺,因叛逆的孩子般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麼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
為讓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作為父母應多了解青春期相關知識,如孩子的心理特點,教育方法,溝通技巧等。
如果你的孩子青春期叛逆,請您堅守底線,給ta留下足夠的成長空間;如果你的孩子很聽話,別焦慮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及時給予調整,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