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寶寶脾氣可大了,動不動就摔東西,大喊大叫,不知道遺傳了誰!我聽完心裡就想,這個孩子估計肝火是比較盛的。但是我一般不說,因為一說肝火盛,家長回家就是給孩子清熱解毒清肝火,寒涼的飲食和藥物很快就會傷脾,反而損傷了孩子的體質。那麼肝火盛究竟什麼樣,肝火盛的孩子家長要怎麼養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先說說肝的作用和特點
西醫認為,肝臟是人體內一個多功能又非常重要的器官,負責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解毒排毒、新陳代謝和造血。
中醫認為,肝是一個系統,它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疏泄,就是讓體內氣機的疏通、暢達。
藏血,就是血氣的倉庫和分配中心。
對於「藏血」很多家長都很重視,經常給孩子補豬肝、雞肝,希望補肝補血。實際上,日常對孩子體質影響更為密切的,是肝的疏泄功能。孩子吃進去食物之後,通過脾的運化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如果氣機不調暢,運化就會受到阻滯,脾想把營養輸送出去,就要更使勁,但是越使勁,耗損就會越大,很快脾就會失運,脾失運就容易積食,水液受阻就會產生痰飲,日久就會脾虛,那孩子的體質就會越來越差。所以我們說肝木克脾土,就是因為脾的運化受到肝木疏泄的挾制,非常密切。
但是肝本身是「常有餘」的,孩子容易肝火旺,養肝之前,要先判斷孩子是否肝火旺。
什麼樣的寶寶肝火旺
肝天生是「常有餘」的,除了指孩子生機勃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之外,也包含了孩子容易感受外邪,容易化火化熱,肝火旺的特點。
肝火旺就會影響情緒。肝主怒,肝火過旺就會表現為情緒暴躁,愛發脾氣,睡眠不好等。寶寶的很多行為,實際上跟肝有很大的關係。
1、夜寐欠佳、好動不安
《小兒藥證直訣》上記載「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為肝熱。肝火旺孩子的睡眠質量都不會太好。入睡難,睡熟之後翻來覆去,頻頻轉換睡姿和位置,有的孩子會迷迷糊糊坐起來,換個位置躺下再睡。有的還會做夢,被夢境嚇醒。
2、易怒易躁
肝在志為怒,肝氣有餘則多怒。但寶寶情志不穩定,是不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就會直接表現為容易暴躁發怒。如果孩子脾氣特別暴躁,家長碎碎念、批評孩子是沒用的,要注意給孩子平肝,理氣。
3、愛揉眼睛
目屬肝,眼睛表現異常就要考慮到肝是否失調。「肝氣通於目」,孩子愛揉眼睛,家長要警惕孩子是不是過敏性體質,其次就要關注是不是肝火旺。
4、口氣重、手心紅、胃口差
有的孩子,舌苔上會有小紅點點,舌尖、嘴唇偏紅,呼出的口氣較熱,甚至連手掌心都偏紅,有口臭,這個時候除了要密切關注是不是積食,也要注意肝的疏泄。
這些表現的孩子,家長日常可以適當給孩子做「清肝經」的小兒推拿,但是注意不能給孩子吃太多涼茶,傷了脾,肝火會更旺。
重視肝氣的疏泄和柔養
孩子沒有肝火旺,出於正常的狀態下,就要重視肝氣的疏泄和柔養。
1、多吃青色食物。青色入肝經,因此平時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藍、青瓜等,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功效。
2、少辛增酸。 「肝性喜酸」,根據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或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斂肝的效果。
3、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中醫的子午流注中提到:肝膽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最興盛,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此刻肝臟的解毒作用也達到了最高峰。所以要養肝,就不能讓孩子熬夜。
食療方
枸杞葉湯
材料:
枸杞葉50克,枸杞子10克,精瘦肉50克,生薑2片。2-3人份。
做法:
沸水滾燙後加入瘦肉、枸杞子、生薑,煮15分鐘後加入枸杞葉,再煮5分鐘,食鹽適量調味即可。
功效:平肝滋陰。
菊花飲
材料:
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烏梅5豆,冰糖適量。1人份。
做法:
上述材料同煎熬半小時,加冰糖適量調味。
功效:清肝瀉火。
來源:許尤佳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