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基金定投:年輕人的簡單理財方法

2019-09-20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1/5、投資理財的三個級別

我通常按「學習能力、花費的精力和需要的天賦」三個維度,把投資理財的方法分為三個級別:

基礎型:指數基金無腦定投

在我看來,這是人人都要掌握的,因為它最省事,只需要花幾個小時學習,就能終身受用,而收益率又遠高於銀行理財的,堅持十年以上,收益可達到年化5~7%。

指數基金無腦定投的理念,喜歡理財的人可能都知道一點,我之前也寫過《為什麼「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具體方案也筘簡單:

1、找一家平台,支付寶、微信、網銀、券商等等;

2、選擇帶有上證50ETF、滬深300ETF 、中證500ETF的基金(分別對應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

3、選擇每月定投功能,確定每月投資額,OK。

這樣,你就可以開始每月一筆錢買入基金的無腦定投了。

不過,定投幾個月後,如果你是一個求知慾望很強、或者不滿足於現有收益的人,一定會產生一大把的問題:

到底買500ETF還是50ETF?

半年套了10%,怎麼辦?

目前已經賺了20%,怎麼辦?

這個月有一筆外快,怎麼投進去?

我明年要用一筆錢,什麼時候賣基金最好?

有人說5G是大趨勢,建議我買5G行業基金,說肯定比一般的指數漲得好,怎麼辦?

……

有問題就是進步的第一步,事實上,如果你能解決這些問題,你的長期年化收益將從5~7%提高兩個點,到7~9%,別小看這兩個點,20年就高了40%多。

這就是投資理財的下一個階段——

升級型:指數基金定投的升級技巧

其實大部分智商正常的人也都可以掌握,而且只需要每個月抽出幾個小時用於閱讀資訊、學習方法。

堅持十年以上,收益可達到年化7~9%。

主動型:主動型基金和行業指數基金

這個就屬於主動投資階段了,需要對投資感興趣,並有較高的學習能力,每周不少於三個小時的閱讀資訊、學習方法、研究資料的時間。

繼續往上,就會涉及公司估值、交易系統,就是對職業投資者的要求了,就是我另外一個公眾號的內容,這裡就不涉及了。

所以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升級型」的投資,先解決「定投套牢怎麼辦」這個投資理財小白最常見的問題。

2/5、基金定投真正的致勝秘訣

去年,有朋友向我抱怨定投基金被套,再也不相信什麼這些鬼東西了,還是老老實實地買銀行理財產品吧。後來我聽他講了大概的購買過程和他的理由,才發現問題所在——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於被基金定投文章常用的「營銷話術」所誤導。

一定有文章給你看過下面的圖,告訴你,指數基金定投可以幫助你降低成本。

基金價格從1元跌到0.5元,再回到1元,如果是整投,收益為0,可如果是定投,假設有5次,則收益為33%,這還是在大盤沒有漲的情況下。

結論就是,定投的風險小,收益高。

這種圖,有理有據,有計算過程,對於沒有接觸過投資概念的人,是很好忽悠的。

但這種文章不會給你看下面的圖:

基金價格從1元漲到1.5元,再回到1元,如果是整投,收益為0,可如果是定投,假設有5次,則平白無故虧損15%。

而指數短期的上漲還是下跌都是不確定的,這兩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差不多。

事實上,定投在下跌時能拉低你的成本,在上漲時,也能提高你的成本,只說降低成本,其實是個超級大忽悠。

那定投到底有沒有用呢?真實的定投是下面的第三張圖:

基金價格先是從1元漲到1.25,再跌到0.75,最後回升至1元,上下波動25%。有漲有跌,這才叫市場。

結果很神奇,整投坐了一輪過山車,收益為0,可定投卻憑空多出了2.6%的收益。

仔細看數據,在1.25元高價處買入了800份,在0.75元的低價處買入了1333,相比1元的正常價格,同樣的錢,多買了800+1333-2000=133份,你的收益就來自這多買的133份。

所以定投真正有用的地方在於,上下同樣的波動率,但買賣數量是不對稱的,下跌時多買的份額大於上漲時少買的份額,導致你用同樣的錢,買入更多的份額。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畫了第四張圖:

這張圖跟前一張的波動方式完全相同,但波幅放大到了50%,結果是多買了667份,定投收益增長到了13.3%。

所以(敲黑板),波動性,這才是基金定投致勝的秘訣。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會在基金定投上嚴重套牢了。

3/5、投資暴露的真實人性

理解基金定投致勝的秘密,你就自然明白,所謂定投嚴重套牢,在熊市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對基金定投的理解被營銷話術誤導了,熊市中,定投降低成本是因為價格在下跌,你降低的只是虧損率,讓你心裡好受點,而實際虧損額是不會憑空消失的。

第二、你在股票跌到最低點的幾個月,失去了信心,停止或減少了定投。

第一點是第二點的「因」,第二點是第一點的「果」,你抱著錯誤的心態參與定投,虧損是早晚的事。

以華夏500ETF為例 ,因為2018年是大部分人都虧錢的「超級大熊市」,從1月份的最高點到10月底的最低點,跌幅超過30%。但就算你很倒霉,從最高點開始定投,到10月的最低點,你的最大帳面虧損也就是15%,只要你繼續投入,這個虧損到了今年3月初,就追平了。



而那位朋友在最低點的虧損是20%以上,正是因為跌到了8月份後,信心徹底崩潰,停止定投,失去了最後的攤平成本的機會,也就無法在今年3月份追平成本。

如果是今年,「定投被套牢」還有第三種可能:

在指數一路上漲到3100點左右,發現帳面盈利不錯,頭腦發熱,又追加了很多錢,結果掉到2800點時,懊惱地想要剁手,又盲目停止了定投,這叫「兩頭打臉式定投」。

這些錯誤,看似簡單,其實都來源於最真實的人性,包括「風險厭惡」「從眾心理」「控制錯覺」等等,只要你和市場走得太近,必然會表現出來。

所以,哪怕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投資理財也最好從「指數基金無腦定投」的基本階段開始,利用「帳面自動扣錢」的「被動投資法」,幫助你遠離市場情緒的影響,擺脫波動性的困擾,從而戰勝市場。

4/5、三個簡單的優化投收益方法

當你有一年以上的「指數基金無腦定投」的經驗,對波動性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不再因為市場的極端情緒而徒增煩惱,你的投資理財生涯就可以「進階」了。

升級型指數基金定投,利用的是基金定投的第一個特點「波動的不對稱性」,方法就是放大這種不對稱性——在低位多投,在高位少投。

但是,定投升級是違背定投的初衷的,一不小心,就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方法最簡單,才越不容易被市場迷惑。

第一個方法,把每月定投變成每周定投。

比如每月定投1000元,變成每周定投250元。

為什麼頻率加快能略微提升收益率呢?前面說過,波動性越強,收益越好。極端價格一般很快就會消失,導致每周價格的波動性是略強於每月價格的——當然,提升非常細微。

第二個辦法,年線以下,增加定投數量,或者,年線以上,減少定投數量。

所謂年線,指250天的均價,因為一年大約是250個交易日。如果你投的是50ETF,就看「上證50指數」,投的是中證500ETF,就看「中證500指數」。



年線代表近一年來,你的定投成本,如果現在的指數低於年線,說明現價低於近一年你的持股成本,加大買入力度,就加大攤平成本的力度。

比如正常情況下,你每月投入1000元,升級版的做法是,高於年線,正常投,低於年線,每月投1500-2000。

第三個辦法,買增強型指數基金

本文上面介紹的方法在投資中稱為「擇時法」,因為指數基金有倉位要求,無法擇時,但有一些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微調成分股的方法,來獲取比指數更好的收益,這類基金被稱為「指數增強型基金」,凡是名字中帶有「增強」字樣的,都是。

中國股市因為「韭菜」眾多,波動性大,大部分指數增強型基金收益都能超過指數,相應管理費也更高,所以就存在一個如何選擇的問題(普通的指數基金收益都一樣,不用選擇)。

這裡其實已經涉及到比「升級型」更高級的投資知識了,但有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選擇那些指數下跌時,增強型基金更抗跌,而其它時候,增強型基金與指數的走勢更一致的品種。

比如兩個基金,同期指數上漲10%又下跌10%,基金A上漲時漲了12%,下跌時跌了10%,基金B上漲時漲了10%,下跌時,只跌了8%。

上漲時,基金A的表現好,下跌時,基金B的表現好,那選誰呢?



答案是選B。具體原因太複雜了,就不在這裡說了,大家記住這條最重要的選增強型基金的原則就行了。

5/5、投資的反脆弱性

對於投資而言,波動性是不好的,一會兒漲一會兒跌,不但徒增我們的煩惱,還吸引很多人追漲殺跌,這也是中國股民「七虧兩平一盈」的原因。

而指數基金定投,把波動性變成對我們有利的東西——還記得我在《反脆弱性:為什麼工作越穩定,人生越脆弱》介紹的「反脆弱性」嗎,這就是——讓我們的成本更接近市值,至少在投資的一開始,既不會虧得太多,也不會賺得太猛,保持一顆平常心。

投資是需要系統的學習的,但投資又是需要天賦的,絕大部分人沒有成為職業投資者的可能,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應該把時間投入到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來,在投資上花的精力,只精簡到最核心的幾條原則上:

1、學習最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和投資常識

2、波動性是投資最大的敵人,最好的辦法是避開它,即遠離市場,不要讓本能控制了理性;

3、其次好的方法是利用它,但當你不確定該不該這麼做時,回頭看第二條。

有一句話: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父,本文只涉及買入的優化原則,大部分情況下,你只是多買點和少買點的區別,事實上,你不一定要做到「會買」。

但「會賣」就不同了。投資總是要變現的,特別是年輕人要用錢的地方多,投資中所有的收益都是帳面利潤,直到你把錢花掉的那一刻,你才能確定,你就是那個賺到錢的人。

所以,「會賣」才是「升級版定投」的超額收益的最大來源,這將是下一篇的內容。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avZW0BJleJMoPM51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