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李家林,消失的曹縣記憶

2019-09-23     xiaoyao游天下

對於李家林,即使不是曹縣人,只要在曹縣工作過的,基本上都聽說過這個名字。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棚戶區的改造和地名的變遷,李家林這個名字也慢慢開始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唯一遺留下來的也只有一個李家林路口的名字。

李家林路口如同躍進塔路口一樣,都代表了曹縣一代人的記憶。如果說躍進塔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的話,那麼李家林則帶有濃重的歷史色彩,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李家林路口的位置,但說起李家林名字的來歷,即使曹縣的本地人,可能也有很多並不清楚。李家林的名字和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光祿寺卿李木有關,這裡曾是李木的家族墓地,故名李家林。李家林位於曹縣老城的東北角,後來隨著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李氏家族的墓地被迫遷移,在李家林的位置上建起了居民區,李家林從此消失在曹縣人的視野中,但是還好,李家林的名字保留了下來。

如今的李家林,只剩下了一個李家林路口的公交站名字

李木這個名字史書上的記載很少,山東兗州府曹縣誌中的記載也不多,估計這也是大部分曹縣人對李木了解很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李木,字時升,出生於明朝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李木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李文貴曾任工部主事,父親李興曾任南京尚寶司卿,主要工作是管理寶璽、符牌、印章等,屬於正五品官員。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長大的李木耳濡目染,深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喜歡讀書,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三十五歲的李木在甲戌科殿試中考取了二甲,名次是第124名,在那一年的科考中,山東籍的考生考中進士的一共才14人。在保留下來的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進士題名碑錄中,李木的名字後面寫著「山東兗州府曹縣官籍」,當時的曹縣屬於兗州府管轄。

現在的曹縣李家林路口

考中進士後,李木被朝廷授禮科給事中,後來升為尚寶司丞。在《明史》的記載中,升為尚寶司丞的李木在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受新任皇帝明憲宗朱見深派遣,在農曆二月前往泰山祭祀,一個月後,李木代表皇帝再次祭祀沂山之神,現在保留下來的一塊《李木致祭碑》上記錄了李木當時祭祀沂山之神的情景:維成化元年歲次乙酉三月戊申朔初十日丁巳,皇帝遣尚寶司司丞李木,致祭於東鎮沂山之神,曰:惟神功參造化,永鎮東土,奠安民物,萬世允賴。茲予嗣承大統,謹用祭告,神其歆鑒,佑我國家。尚饗。

成化十四年六月壬寅(公元1478)朝廷升尚寶司卿李木為南京光祿寺卿,屬於從三品官員。

《明憲宗實錄》中記載,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冬十月,南京光祿寺卿李木卒,木字時升,山東曹縣人,景泰甲戌進士,授禮科給事中,升尚寶司丞。成化戊戌擢南京光祿寺卿至是,卒於官賜祭葬如例。木為人疏闊,與人言無所顧忌,然多阿其所好,不審輕重遇事當為者,雖毅然奮發,終亦無能為大抵為人過於通少檢束雲。

曾經的李家林,現在已經被開發成為一片公園

李木死後,和其祖父李文貴、父親李興一起葬在了曹縣老家的家族墓中,也就是後來的李家林。明憲宗朱見深特遣山東布政司左參議尚(糹同)祭拜李木,祭文中稱:惟爾性資謹厚,發身賢科,給事升廷,積有年余,歷掌符台而著稱內禁;遷卿光祿,而效績南都,正委用之方隆,胡嬰疾而長逝。訃音來聞,遣營葬域,仍賜以祭,爾其欽承。在李木的母親葛氏去世時,明憲宗同樣也派遣了山東布政司參議王道前來祭祀,在祭南京光祿寺卿李木母太宜人葛氏文中稱:易贊中饋,禮記內則,爾太宜人,率履無忒.守節逾五,享年幾百。爾太宜人,世孰與匹,載受誥封,粵由子職;載頒恤典,粵因子乞,靈其歆承,永光窀穸。

在李氏家族保留的皇帝給李木後人頒發的《聖旨》中也有關於李木的記載:「朕惟父教其子以盡職為忠,子愛其親以顯名為孝,肆國家推恩大臣必體其孝親之心而彰,夫教子之善焉,豈以存沒有間哉,爾贈尚寶司卿李興乃南京光祿寺卿李木之父,敦德履義,延譽鄉邦,有子能官,實昭善教,比因子貴,恤典曾頒,今子遷夫顯榮爾,宜加恩命,特贈爾為大中大夫,南京光祿寺卿冥靈有知,服此寵命。」

曾經的李家林,如今成為一個叫「伊尹公園」的地方

曹縣李家林,曾經記錄了一個家族的榮耀與輝煌。五百年之後,這裡被開發成了一處公園,不知道前來公園遊玩的人還有多少能夠記得,這裡曾經長眠著一位明朝的光祿寺卿以及他的父輩和子女親人。

李家林消失的只剩下了一個公交站牌的名字,對於曹縣來講,消失的不僅僅是一個李家林,更是曹縣的歷史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PrDXm0BJleJMoPM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