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墓,元聖祠,再續湯王三聘佳話

2020-03-10     xiaoyao游天下

青磚黛瓦傍田園,古木森森隱杜鵑。

莘野躬耕思舜日,聘檯布道定商天。

著成伊訓太甲悔,重固湯基終做賢。

西望空桑今在否,幽情縷縷越千年。

2017年5月21日,山東省曹縣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的群眾在修橋時挖出一塊石碑,這塊普通的石碑起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有人發現斷裂的石碑上面居然刻有漢字,仔細辨認後發現是「三聘遺蹟」四個漢字,才發現這塊石碑不同尋常,趕緊聯繫了當地的文保部門。

這塊「三聘遺蹟」石碑的出土為伊尹故里在曹縣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據。

伊尹像

在曹縣莘冢集出土的「三聘遺蹟」石碑

3600多年前的一天,有莘國的女僕在在伊水邊上的桑園中生下來一個男孩,後來這個男孩被獻給了有莘國(國都古址位於送點曹縣莘冢集村)國君,國君就把這個男孩交給了他的廚師撫養,由於這個男孩是在伊水岸邊出生的,於是就國君就將伊姓賜給了這個男孩,並且給他取名摯,又名阿衡。後來這個男孩輔佐商湯滅夏,後來被商湯封官為尹,也就是後來的宰相,所以又被後世尊稱伊尹。

這個在現代人看來貌似有點戲說的故事被記載到了史書中。《列子·天瑞》稱:「伊尹生乎空桑。」而司馬遷的《史記》也有記載:「夏末,伊尹生於空桑之中,被有莘國君庖人收養,耕於莘野,樂堯舜之道。」


山東曹縣元聖祠


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伊尹墓遺址


山東曹縣伊尹墓遺址

草蓆伊尹墓遺址

如同大多數名人的傳記中的記載一樣,伊尹自幼就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於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技術,又深懂治國之道,既是王公貴族們的廚師,又是那些貴族子弟的「師仆」,也就是教師。由於伊尹研究三皇五帝和夏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於求賢若渴的商湯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曹縣莘冢集「三聘遺蹟」石碑的出現更加印證了這段歷史記載。由於有莘國國君也非常喜歡伊尹,當然沒有商湯聘任伊尹的請求,商湯只好和有莘國聯姻,娶了有莘國國君的女兒為妃,有莘國國君這才答應伊尹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

伊尹到了湯王身邊以後,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孟子》說:「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可見商湯作為一個求賢若渴的一方之主,也能虛心拜伊尹為師,向伊尹請教。 《孟子·萬章》篇里則記載伊尹「以堯舜之道要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意思是讓商湯效法堯舜的以德治天下,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後來,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封伊摯為尹。《史記·殷本紀》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範天下。

曹縣元聖祠


元聖祠


元聖祠拜殿


伊尹井

伊尹井

伊尹鍾亭


伊尹鍾亭


伊尹鍾

商湯死後,伊尹歷經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太甲死後,伊尹為太甲諡號太宗,伊尹又立太甲之子沃丁為王。沃丁臨政後,伊尹因年邁,不再過問朝政。伊尹享年百歲去世,沃丁以天子禮葬伊尹於亳城東北,也就是現在的曹縣大集殷廟村西北,與其西邊相聚十公里的商湯王陵遙遙相對。史稱伊尹為「千古賢相第一人」,又以「伊、呂(望)」並稱,漢朝的史學家班固在其《漢書、古今人物》中列伊尹於「仁人」。

伊尹的一生,助湯滅夏,興商立國,扶嗣君治國安邦,其業績永垂千古,精神百世流芳,人們對這位先賢多有仰慕之情,尊稱伊尹為「元聖」,大集殷廟的元聖祠便是後世祭拜伊尹的地方,明代,曹縣知縣范希正在伊尹墓前重修元聖祠,祠為三進院落,歷代立碑碣數十通,文革期間元聖祠被破壞,後來當地民眾又募資重建。在當地,元聖祠則被世稱殷廟,尊伊尹為殷爺。每年的陰曆二月二十一,也就是伊尹的生日這天,元聖祠前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當地群眾用這樣的方式來憑弔和紀念他們心中的殷爺。

元聖祠廟會(圖片來源網絡)


元聖祠拜殿


拜殿內的伊尹雕像


伊尹墓前的伊尹殿


伊尹殿中的伊尹雕像


伊尹墓遺址


伊尹墓遺址

去年,我有幸探訪了大集殷廟的元聖祠和伊尹墓遺址。廟宇,古墓,石碑,甚至伊尹井,雖然處處都是新建的痕跡,但,站這這裡,那些史書上跨越千年的文字讓你不會覺得這只是一個普通景點,它倒像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教材,讓你再次走入30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重新認識伊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gdYw3AB3uTiws8Klt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