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2020-10-12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為什麼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說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

我認為,這是羅貫中讓他們哭的,是電視劇導演讓他們哭的。如果穿越到三國時期,去看看真實的場面,估計不是這個樣子。當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痛哭不止,哀泣:「朕用傷悼,肝心若裂,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這是劉禪的聰明之處,劉禪一直在裝。

其實吧,劉禪作為蜀國的第二位君主,諸葛亮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相父」,是看著他成長幫助他成長的人。按照常理說。諸葛亮是劉禪的大恩人,劉禪應該十分感激和依賴諸葛亮的。起碼羅貫中是這樣認為,並在《三國演義》中這樣安排的。

事實上,劉禪對諸葛亮更多的是敬畏和厭惡。

第一,諸葛亮對劉禪的牢牢控制,讓作為君王的劉禪不舒服。劉備託孤是兩位大臣,諸葛亮卻逐漸獨攬大權,將軍政集於一身。「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讓劉禪成了一個傀儡和擺設。並且在宮中府中安排親信,讓劉禪聽從他們。劉禪在朝堂大事上全無發言權,甚至連自己後宮都不能做主,這樣的境遇

第二,不顧反對,執意北伐,搞得蜀國上下疲憊。諸葛亮為了控制軍權,一次次地北伐,勞民傷財。劉禪儘管不願意,也不得不一次次地支持。即使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並沒有報請劉禪裁決,而是自降三級,並不交出兵權。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就果斷地停止了北伐。

第三,打壓人才,導致蜀國無人可用。託孤大臣李嚴被一步步貶為庶民,門牙將軍、漢中太守魏延被陷害致死,與龐統齊名的軍師人才侍中郎廖立被流放。又沒有培養新人,導致蜀國人才匱乏,無將可用。

總之,劉禪對於諸葛亮是敬畏加討厭。以至於諸葛亮死後,遲遲不建祠堂,二十四年後才在定軍山下建祠堂。

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會認為我胡說,史料中怎麼沒有記載。

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劉禪會讓史官記載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嗎?

況且,自從劉備去世後,蜀國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國不置史,註記無官」。諸葛亮這樣一位博通古今的淵博之士能不明白「國不置史,註記無官」的是嚴重的失誤嗎?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國不置史是不合禮制和邏輯的。為什麼會這樣,只能是故意的。也就是說,有很多的言和行,是不想被記錄下來,不想被人知道的。

至於孟獲為什麼哭得傷心,這就顯示了諸葛亮七擒七縱的成效了!如果孟獲哭的假惺惺,心裡樂開花,那麼諸葛亮何必費這麼大勁折騰啊!殺人誅心,諸葛亮做到了讓孟獲心服口服!換做別人,孟獲早就死了七次,他心心念念的子民們也都沒有安身立命之處了。一旦走進蠻人心裡的人去世了,他的哭必定是表里如一發自內心的!諸葛亮當初火燒藤甲兵的一哭也是發自內心的!人心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