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農村

2019-08-21     扶風同城

我想回農村

來源:扶風微傳媒

今天下午閒來無事,不想聽什麼流行歌曲,突然,很懷念秦腔戲曲,電腦隨機搜取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幾曲秦腔戲來聽,什麼《下河東》《三娘教子》《灞橋柳》等等下載到桌面,還有一些經典的曲牌,細細品味起來,深深的勾起我 的回憶。讓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的農村老家---扶風、天度。

小時候農村老家每逢天度街道有古會,政府就會請秦腔戲團來街道的大戲園子唱大戲。那是大人和小孩最興奮的時候,往往都是農忙後的大古會唱大戲,我們天度街道每年有6個農曆古會,但是,唱大戲的每年差不多就那麼兩三個重要時節。比如農曆的二月十八會、農曆六月十二會還有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個農曆十一月初二的古會,我是天度街道人,鄉里人俗稱我們這些家住在街道的為「街皮」。天度街道有大的古會尤其是有唱大戲的,學校就會給我們放半天假。現在想想都好興奮。因為,街道有古會父母親就會給我們姊妹三一人「一大筆錢」去買好吃的,一般最多給5毛錢,常常是1毛錢或者是2毛錢。好興奮啊!我有錢了,街道賣什麼的都有,好熱鬧還可以給自己買好吃的,比如瓜子、泡泡糖、彩色的頭繩、漂亮的發卡等等。鄉鄰們總是早早的幹完地里的活計,早早收拾,提前一天蒸好花捲饃、洗的麵皮、洗的漿子、還有好吃的涼粉。炸好油豆腐。以備過會時招呼親戚。大人們總是讓我們小孩子提前用架子車去拉舅家婆、舅家爺或是腿腳不便的老人來家裡跟會看大戲。人人喜氣洋洋。

我的父親是一名戲曲迷。我們街道唱大戲,白天父親要招呼親戚,沒時間去看。晚上父親絕對是堅持到最後的那個。父親一生喜愛戲曲,並吹得一手好笛子。父親不會錯過我們街道的每一場戲曲,即使是南陽街道的古會唱大戲,父親也是每天晚上帶著凳子與同相鄰的叔叔伯伯們結伴去看戲。直至深夜,戲曲的最後一個音符降下父親才會哼著戲曲披星戴月往家趕。每逢家門口的大戲吃過晚飯父親、母親早早提個凳子,帶著我們姊妹三個,好占個近點的有利地方。由於我小時候瞌睡特別多,往往是看到一半就睡著了或者是更早就伴著戲曲聲趴在大人腿上就進入夢鄉了。所以,父親、母親還有大姐晚上看戲一般不帶我。我總是在家陪舅家婆和我婆的那個「看家的」。雖然逢戲必睡,但是,並不影響我對秦腔戲的喜愛。一如今日。

無論走多遠,無論心有多大,最愛秦腔戲,最愛我的農村老家。不喜歡城市的鳥籠籠一層摞一層,哪有我們農村老家院子的敞亮。古人云「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這一刻,心最凈、腦最靜。遠離城市鋼筋水泥的喧囂,只有農村質樸的泥土芬芳。這片刻的純凈,或許大概只有生在農村的孩子有,心靈的這一方凈土,或許大概只有根在農村的孩子有。

嚮往靈魂有香氣

2019.07.2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MXCxGwBJleJMoPMuD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