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被綁架,富商讓綁匪拍張女兒的照片,警察根據照片很快找到綁匪

2020-05-02     河北好書

人們傳說,死者的眼裡會留下最後一瞥的影像,如果死者是被害致死的,罪犯就會因此而被捉拿歸案。如果說眼睛確是「錄像機」的話,那這錄像帶就一定是視網膜了。


古希臘人以為能「抓住」影像的是晶狀體,視網膜被認為是營養晶狀體和傳達「視覺精神」的工具。直到16世紀,瑞士解剖學家才提出:晶狀體的作用只是接受和折射光線,把它傳到視網膜上去。1604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也說視網膜有「塗繪」看到的形象的功能。但是,這些畢竟還是推論,還必須拿出更可靠的證據來。

終於,史欽納第一次揭示了這個問題的秘密。他把眼球後面許多不透明的結構一層一層地剝去,後來真的在視網膜上發現了「錄像」——是死者在死前一剎那中所看到的事物。然而這「錄像」是模糊的,而且極易消失。到19世紀後期,用化學物質已能使最後看到的「錄像」暫時固定在視網膜上以後,人們才普遍接受這種看法。

德國科學家科倫曾用鴿子做實驗。在陽光下,讓鴿子的眼睛對準窗格,然後立即把它殺死,解剖後,果然在視網膜上發現了窗格的「錄像」。

據說國外有些偵查人員已能利用被害人視網膜上的圖像跟蹤追擊,從而把殺人兇犯緝捕歸案。

儘管如此,若想真正取得視網膜上的「錄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留下「錄像」的條件相當苛刻,不僅死者在死前一瞬間要「眼明心亮」,而且必須迅速固定、取影。錯過了時機,一切也就化為烏有了。

從種種材料看,眼睛真的可以留下人影。

1995年1月23日,有一篇《富商智破綁架案》的報道,說是西班牙富商納加恰烏的女兒美洛娣在上學途中被綁匪劫走,綁匪要勒索1000萬美元。富商要求綁匪拍攝女兒的照片,以證實其仍然活著。收到照片後他就交給警方。專家將美洛娣的眼珠放大,果然顯出綁匪的模樣。警方一看就認出這是名慣犯,且知其出沒地點。就這樣,綁匪很快落網,被綁架12天的美洛娣也安全回了家。

1996年有報道說,在德國曾有這樣一件趣事:24歲的漢斯小姐被車撞瞎雙眼,醫生給她移植了一個男人的眼球。移植很成功,但漢斯小姐說她現在的眼睛能夠「放電影」。因為她看到一個胖警察追來,踢倒人,給犯人戴上手銬。醫生的解釋是:「你換上的是死刑犯的眼球,他的視神經細胞是鮮活的,他死前見到的影像印在視網膜上。過3個月,圖像就可消除,一切就會正常的。」

從常理推論,不可能有「放3個月電影」的眼睛。這報道類似科幻小說。

文/選編自《奇趣生物探謎》

編著:蘇易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除圖書封面外,均為配圖

編輯/張翠平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LQ-3HEBfGB4SiUwQb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