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1個月嬰兒被感染 衛健委:兒童是新型肺炎易感人群

2020-02-04     嘟嘟醫生輕鬆孕育

這幾天疫情仍是持續爆發中,截止2020年2月3日24時,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肺炎人數20438例,死亡425例,治癒632例,共疑似病例23214例。

隨著疫情的發展,兒童病例越來越多。昨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了《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兒童和孕產婦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除此之外,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這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

來源:微博截圖

這兩則消息一出,不少家長開始焦慮了起來。疫情持續爆發,作為易感人群的兒童,應如何預防?還要不要按時帶孩子打疫苗?孩子一直哭鬧著要出去,可以帶孩子到樓下散步嗎?

往日很平常的問題,讓家長們都不知該如何解決,而衛健委針對家長最關心的幾個問題,都給出了答案。

出現多例兒童感染新冠肺炎

1月25日,廣西2歲女童鍾某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1月25日,陝西出現一名9歲新型肺炎確診病例。

1月26日18時至21時,北京新增的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中有一例小患者才9個月大

1月31日,浙江確診8例兒童病例,其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3個月22天。

2月3日,上海7個月嬰兒被感染,海南出現低年齡組人群發病現象,最小年齡是3個月,貴州1個月女嬰確診新型肺炎。

... ...

這些還真是嘟媽大致搜索的一些病例,現實上兒童確診的病例遠遠不止這幾例,兒童從「不易感人群」變為「易感人群」,難道是病毒變異了嗎?

不是病毒變異,從已報道的新聞中,我們不難發現,被感染的兒童大多有湖北接觸史,或者父母也是被感染者。

現在看來,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易感染人群,病毒不挑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而兒童一旦感染,病情可能更嚴重。

所以,兒童以及嬰幼兒的防護尤為重要。

兒童居家防護篇

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其實預防新冠肺炎的大原則就是少出門、勤洗手、出門帶口罩。

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糞口傳播。在家防護最重要的三點就是洗手、消毒、通風。

1.通風

冬季天氣本就寒冷,門窗長時間關閉,加之我們長時間在室內活動、烹飪的方式等行為,均會導致室內環境污染濃度逐漸增高,因此應適當開窗通風換氣。

目前,國內對通風換氣沒有明文的規定,因此建議通風換氣宜根據室內、外環境情況具體而定。

戶外空氣品質較好時,早中晚均可通風,每次時間在15~30分鐘戶外空氣品質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通風時,讓寶寶待在另一個房間,並且注意保暖。

2.洗手

勤洗手不僅可以保護個人衛生,更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建議中,第一條就是洗手。

洗手看似一個人人都會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在什麼時候洗手、洗手的方式、洗手用的清潔產品這三方面很多成人自己的做法都是錯的,小孩就更不必說了。

對新型冠狀病毒防護,日常生活中正確洗手的時機,簡單而言就是「飯前便後」,即觸摸「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污染物品之後。當然也包括給寶寶喂食之前、處理寶寶糞便之後。

其實,嘟媽建議只要接觸寶寶或接觸寶寶食物之前都要洗手。

至於洗手的方法,嘟媽見過不少人的流程都是打濕手、隨便擦點洗手液搓兩個,把泡沫沖走就算洗完了,整個過程不超過15秒。

而正確有效的洗手方式是,用流動的水和香皂至少揉搓20秒。具體步驟參照下圖:

說到香皂,現在不少家長選擇會給選擇具有抗菌功效的香皂或洗手液。

其實,普通香皂+流動清水就能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是洗手的最佳首選。反而添加了抗菌或抑菌成分的香皂或洗手液,在殺菌方面與普通香皂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重要的是,不合適的抗菌成分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也增加了細菌的耐藥風險。

作為家長,我們應耐心幫助或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洗手,對於比較大的孩子,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當孩子洗完手後,我們一定要檢查是否沖洗乾淨,是否擦乾雙手。

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做到正確勤快洗手,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家長。

3.消毒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表示,病毒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56 攝氏度 30 分鐘,冠狀病毒就死亡了。所以,定期消毒很是關鍵。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75% 的乙醇,也就是醫用酒精,或是我們常見的84消毒液來擦拭地面或家具等。

這裡嘟媽想提醒大家的是:

  • 孩子不能直接使用醫用酒精擦手
  • 不要直接把酒精大量噴洒在人的身體上,很容易造成酒精過敏
  • 使用酒精時,必須遠離明火,避開易燃易爆物品
  • 使用酒精後注意通風
  • 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來稀釋消毒液
  • 用消毒液清洗餐具、兒童玩具後一定要清水沖洗乾淨
  • 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如潔廁靈,會引發氯氣中毒。

對於孩子親密接觸的物品,如奶嘴、衣服、玩具等更要定期消毒。最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玩大人手機時,也要進行酒精擦拭消毒。

消毒後,不要讓孩子直接接觸,最好晾置十幾分鐘,再讓孩子接觸。

兒童外出防護篇

儘量不出門是預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的家長會問不得不出門的時候怎麼辦?外出防護大原則主要為戴口罩、勤洗手、少接觸。

1.戴口罩

說起寶寶戴口罩,前兩天一位小寶寶因口罩掛在帽子球球上面而大火,大家直呼太可愛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誇讚寶寶媽媽很有防護意識

不得不說,的確是很可愛,但在國家衛健委2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家長和兒童要減少外出,尤其是要減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和不通風的空間。

如果要帶孩子去這些場所去玩,一定要做到有效看護、戴好口罩。因為兒童的臉形相對比較小,尤其是低齡兒童,王荃表示,家長應該買兒童專用的一次性口罩,千萬不要用大人的口罩代替。

此外,王荃表示1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太適合戴口罩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家長的防護,間接保護孩子。減少孩子的外出,做好居家消毒清潔安全等工作。

由於目前口罩緊缺,購買有限。兒童口罩和成人口罩優先選擇的順序是一樣的,最好是選擇兒童外科口罩,剩餘依次選擇的是兒童醫用口罩 、一次性口罩 、兒童棉口罩等。

給孩子佩戴前,要拉開口罩的褶皺,跟孩子的臉型契合,再緊壓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這樣防護性會更好。

所有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2~4 個小時就要更換,口罩變濕或者被分泌物污染也要及時換掉。

2.勤洗手

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勤洗手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外出不方便洗手時,可以選擇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是消毒濕巾救急。

挑選兒童免洗洗手液時,要確保洗手液酒精含量至少要超過 60%70%~80% 消毒效果更佳,並且在有條件的時候,儘快用香皂和水洗手。

3.孩子一直哭鬧要出門,可以下樓轉轉嗎?

可以說整個春節都憋在家,別說小孩兒,大人都快憋出病來了。最近小區里,也會時不時看到大家在樓下遛彎,其中也不缺乏小孩。

其實,嘟媽覺得能少出門就儘量少出門。孩子實在無聊,家長可陪同孩子做一些室內小遊戲。

若你所在地區疫情不嚴重,當孩子一直哭鬧時,在做好防護(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以帶著孩子在小區內玩耍一小會兒。

但一定要避開人流,與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離,即使是遇到熟人,也不要脫口罩,近距離打招呼。也不要讓孩子亂摸東西。

到家後,一定要正確處理口罩,外套及時換下,並進行消毒晾置,然後進行洗手洗臉。

4.儘量不出門,那孩子打針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是否接到所在社區暫停接通服務的通知。昨天,嘟媽收到了所在社區暫停服務的通知。

每個地區的每個社區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可致電相關社區詢問是否暫停服務。

其實,對於需要連續接種的疫苗,短時間或暫時的中斷,不會影響已接種的疫苗效果。家長只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補種疫苗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疫苗由於時效性或適用年齡範圍限制是不能延遲接種的。如狂犬病疫苗、五聯疫苗、麻疹疫苗等。

若恰巧碰上這類疫苗,嘟媽建議提前致電社區看社區是如何安排接種,然後在帶孩子接種疫苗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儘量不要白跑或過多停留。

5.孩子出現不舒服,要不要去醫院?

春冬交際,加之依舊是流感高峰期,孩子難免出現感冒、咳嗽、發燒等情況。在這特殊時期,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

嘟媽建議是能不去則不去。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大多數被感染的兒童都有湖北接觸史或者接觸過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

若孩子符合這兩點,那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且不要對醫生有所隱瞞。

若孩子不符合這兩點,則無需過度緊張。但小於3個月的寶寶發燒,也需立即就醫。而大於3個月的寶寶可以吃泰諾林或美林來退燒。

區分感冒與肺炎,需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寶寶感冒三天後發燒(典型的肺炎症狀是高燒不退在39℃以上,伴有出汗和怕冷),並且咳嗽症狀持續加重(10天左右)無緩解,或發展為成串的劇烈咳嗽,呼吸明顯增快,有時甚至憋悶,喘不上氣以至於臉被憋得通紅或口唇青紫等

總之,特殊時期特殊對待,能少出門就儘量少出門,尤其是小朋友。

每當這時,需要無良商戶都會藉機發財。這裡嘟媽想和大家的說的是目前沒有任何可預防新冠肺炎的藥物,什麼益生菌、維生素C、乳鐵蛋白等都是無稽之談,都是騙人的。

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防控,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IfPNnABjYh_GJGVw7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