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不足——悲傷,脾氣不足——憂思,腎氣不足——恐懼

2019-11-07     大國醫說

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傷;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憂思,腎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懼。

肺氣虛

何謂肺氣?肺之精氣,表現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的功能活動。

何謂肺氣虛?多由寒溫不適,久咳傷氣,悲傷不已,勞逸不當所致。症見咳喘無力,氣短,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神疲體倦,面色晄白,畏風自汗,舌淡苔白,脈虛。治宜補益肺氣。《靈樞本神》:「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中醫說的「肺」,不僅包括我們呼吸的肺臟和呼吸道,還涉及到人體免疫系統,因為中醫講「肺主衛外」,這個「衛外」指的就是抵禦外邪的能力,就是免疫系統。

過度悲哀、消沉,人的免疫力是要降低的,這一點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癌症病人。研究者發現,癌症患者約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這些人在被診斷為癌症之後,人變得極度悲觀,由此萎靡不振直至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悲觀的情緒使免疫力下降,給了癌症細胞繁殖和擴散的機會。所以,「悲傷肺」更準確的解釋是悲傷會使人的免疫力降低,後者可以導致包括肺在內的全身任何一處器官組織的損傷。

因此,一個人如果屬於中醫的肺氣虛,整個體質都是偏弱的,「衛外」功能不強,所以比其他人更容易怕冷,更容易感冒,更容易過敏,總之更容易為各種外邪入侵。這個時候,西醫說的肺臟自然會首當其衝,但只是悲傷情緒傷身的一部分而已。

治則:補益肺氣,主方:保元湯加減

脾氣虛

憂思傷脾,脾氣久虛,憂思加重。

脾氣虛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不節,饑飽不調,或思慮勞倦,則易損傷脾氣,誠如《內外傷辨惑論》所云:「苟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喜、怒、憂、恐、勞役過度,而損耗元氣。」或年老體弱,髒氣虛衰,或慢性疾患,消耗脾氣,均可導致脾氣不足證。故《外科正宗》說:「善養生者,節飲食,調寒暑,戒喜怒,省勞役,此則不損其脾胃也,如不然,則精神氣血由此而日虧,臟腑經絡由此而日損,肌肉形體由此而日削,所謂調理一失,百病生焉。

治則: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主方:六君子湯減

腎氣虛

腎虛導致的善恐,一般會同時伴有頭腦發空、健忘、腰膝酸軟等症狀。

恐屬腎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恐能傷腎,比如我們通常說的「嚇得尿了褲子」,就是恐傷腎的表現:恐懼使腎受到傷害,腎控制水液正常代謝的功能出現異常,控制不住小便的正常排泄。另一方面是說恐懼是腎虛的表現,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有恐懼的感覺,往往說明有腎虛的問題。

治則:補腎益氣。主方:腎氣丸加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GXvQm4BMH2_cNUg8x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