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竹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中國未來的自動駕駛該怎麼發展?
或許百度 Apollo 的這次組織調整給行業指明了方向。
12 月 6 日,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迎來了首次組織架構升級。
這個在 2017 年 4 月成立的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最初是由三個事業部共同組成:
- 自動駕駛事業部(L4)
- 智能汽車事業部(L3)
- 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在組織機構升級之後,IDG 迎來了新的變化:
- 自動駕駛業務組下轄三個部門: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
- 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主導智能車聯業務;
- 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
關於這份組織架構升級的更多信息,目前我們還無從得知。
不過汽車之心打探到,12 月 18 日百度將在長沙舉辦第一屆「Apollo 生態合作夥伴大會」。
這將是百度 Apollo 調整自動駕駛業務架構後首次公開亮相。據稱,百度在自動駕駛、智能車聯、智能交通方面均有重磅消息發布。
有行業人士表示,百度對 Apollo 的組織架構調整,更像是「晴天修屋頂」,一種干大事前的集體總動員。
架構升級背後的亮點
自動駕駛與車聯網算是百度的「老」業務。
將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歸到自動駕駛業務組下,這是百度對自動駕駛業務的一次常規梳理,主要目的是集中優勢資源,並通過「業務」+「技術」組合,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車聯網更是成熟的業務。此前據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公布的數據,目前搭載百度車聯網功能的汽車品牌超過 60 家,上市車型達 300 款。未來將有超過 500 款車型陸續面世。
而這次架構升級背後最大的亮點,是原先的車路協同單元升級為獨立部門,成為智能交通業務組。
這個新增的智能交通業務組,將專注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為城市提供車路協同系統、區域智能信號優化系統等下一代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顯然,百度將「智能交通」業務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從單項業務升級為獨立部門,這表明百度 Apollo 沒有把目光局限於「車」,而是包含了自動駕駛、智能路網、車路協同、車路城一體化等領域。
巨頭扎堆「車路協同」
從去年開始,行業內關於「車路協同」的討論與落地都在快速升溫。
車路協同,簡單來說,就是統籌車、路、人以及實時交通的動態信息,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從百度車路協同開源方案,阿里「智慧高速」實踐,騰訊「車路協同」生態連接器到華為 C-V2X 晶片及系統架構,鮮有一個賽道會讓國內的巨頭集體下場競技。
巨頭們為何會扎堆「車路協同」?
兩個關鍵詞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一是離「錢」近,二是「車+路」才能釋放自動駕駛最大動能。
與自動駕駛一樣,車路協同也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拿「智慧高速」的建設/改造來舉例:
據統計,目前全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大約為 14 萬公里。行業測算,建設「智慧高速」進行車路協同的「路側」改造,一般硬體和改造成本約為幾十萬到一百萬/公里。
車路協同光在「智慧高速」的改造上就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這還不包括車路協同在新建高速上的部署以及後續的運營維護。
如果將城市路網的車路協同建設/改造算上,更是一個難以估算的天量市場。
其次,車路協同備受關注,這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動駕駛的熱度帶起來的。但在現階段技術條件下,單車智能的自動駕駛車輛安全性仍然存在缺陷。
與此同時,行業對自動駕駛商業落地與量產進度越來越急切,車路協同作為自動駕駛的一種「補充形式」,其價值被放大。
這是因為,符合全自動駕駛需要的「智能汽車+智能化道路+車路協同」才剛剛開始。
Waymo 和特斯拉等公司雖然更加崇尚單車智能,但這離全自動駕駛還有相當的距離,自動駕駛競爭正逐漸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
百度的車路協同提供哪些能力?
百度開始布局「車路協同」全棧研發始於 2016 年,算是業內最早布局車路協同的公司之一。
2019年CES期間,百度宣布正式開源 Apollo 車路協同方案,向業界開放百度 Apollo 在車路協同領域的技術和服務。
其服務的對象包括:手機地圖及車機系統、網聯輔助駕駛、城市交通管理以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
百度希望通過開源自己的車路協同方案,分享在大量道路測試中積累的實際經驗和能力,一定程度上解決「通信廠商不了解無人車需求、無人車廠商沒能力搭建通信服務」的窘境,同時又鞏固百度在自動駕駛甚至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領域的生態版圖。
百度表示,在城市,車路協同打造的全域無盲區自動駕駛計程車隊,可讓安全的無人駕駛時代提前 2-3 年到來。
2018 年,百度與長沙宣布部署「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創新示範城市」。
當時百度曾提出,基於長沙打造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創新示範城市,並通過快速複製的模式,快速拿下更多城市。
如今這一步已經打通。
2019 年,百度智能交通「城市網」正在全國快速鋪開,相繼與長沙、重慶、滄州、保定、陽泉等超過 10 個城市簽署智能網聯和智能交通領域的合作。
今年 8 月,百度與重慶市達成合作,落地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項目。
9 月,Apollo 自動駕駛計程車隊在湖南長沙正式開啟試運營,不久後,河北滄州也開始啟動自動駕駛計程車規模化載人測試。
如果說智能城市是自動駕駛的最終歸宿,那麼百度 Apollo 作為智能城市落地的先鋒力量,正逐漸從自動駕駛、智能交通領域「單點突破」,再介入智能城市、雲計算、產業升級及政務創新等領域。
這是百度先人一步快速部署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再到智能城市為目標的商業路徑。
在政策層面,「十三五」期間,由國務院協調,發改、交通、工信等部委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推動智慧交通發展的政策。
2016 年,《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等的出台,均確認車路協同的核心技術支撐地位。
2017 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建設試點,示範推廣車路協同技術,應用智能車載設備,建設智能路側設施。
各部委後續出台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的通知》,都針對車路協同相關的自動駕駛、智慧公路、數字交通建設給出了清晰、具體、可行的安排。
在政府宏觀頂層設計把控下,未來幾年,車路協同應用將在我國智慧城市和智慧公路領域全面開花。
如此,這次組織架構的升級背後,理解百度 Apollo 組織架構新增專門的智能交通板塊就更容易了,其重要戰略意義更不容小覷。
從業者們無法迴避的難題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視覺計算和人工智慧教授 Matthias Niessner 在參加完今年的 CVPR 後,在 Twitter 上對自動駕駛調侃了一番:
「從 CVPR 學到的經驗:
CVPR 2017,完全自動駕駛還有 5 年到來;
CVPR 2018,完全自動駕駛還有 10 年到來;
CVPR 2019,不太確定完全自動駕駛何時到來。」
Niessner 教授用戲謔的方式道破了自動駕駛目前商用落地的尷尬境地。
「如何加速自動駕駛落地」也自然成為從業者們無法迴避的難題。或許百度 Apollo 用組織架構升級率先給出了解決方案。
P.S. CES 2020 開幕在即,全球各大廠商也將拿出最新的汽車科技成果,屆時汽車之心將前往拉斯維加斯帶來第一手的現場報道,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G7z9G4BMH2_cNUgWH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