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最不缺少的是機會,而缺少的是耐心。市場不會關門,它一直在為投資者敞開著,給有準備的投資者以機會,給盲目的投資者以教訓!現在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憑什麼在股市中賺錢?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那麼可以說,即使你在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也都是浮雲,終究還是會「還」給市場。
因為你不知道它如何而來,它必然同樣讓你不知道如何而去。可以說,你的投資計劃越明確、越具體,那麼你就越有可能贏,也越有可能贏得更久。今天我們通過一則故事來為大家講解,如何在股市立足,長期生存。
有一位的年輕商人,他經商做的風生水起,那後來經歷了一些,是痛不欲生,最終是傾家蕩產,想要跳海自盡了解一生。
在跳海的一瞬間,一位智者阻止了他,待智者了解過他自盡的原因之後,哈哈大笑,此時商人便有疑惑,誠心地問道:「弟子愚鈍,望大師給予點化,好從此再無大過。」
智者微笑著將他帶回家中,令其從冰櫃里搬出一塊偌大的方形堅冰。商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照做了。冰塊搬出來之後,智者接著吩咐:「用你最大的氣力,砍開它!」
商人嘀咕著找來斧頭,抬手便砸。他堅信自己這一斧下去,面前的冰塊必定會四分五裂。卻不料,如此猛烈的重擊,竟只能在光潔的冰面上划下一道細微的印記。商人大吃一驚,再次掄起斧頭,全力劈鑿。
片刻後,對著掉落的冰屑,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搖頭:「太硬了,這冰實在太硬了!」
智者不語,將冰塊放到屋後爐灶上的鐵鍋中煮。商人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只能站在原地觀察。因為智者再三吩咐過他,一定要將整個過程牢牢地刻在心上。
隨著鍋內溫度的升高,堅實的冰塊開始慢慢融化。商人對於這個枯燥的過程,實在沒有半點興致。因為冰遇熱變水這個淺顯的道理,他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明白。
過了許久,冰塊終於全部融化了。他盯著鍋底的氣泡,心裡有些煩躁。他甚至懷疑,這個智者是否真有過人的智慧。
水泡越來越大,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他對著屋內的智者大喊:「冰塊化了,都燒成開水啦!」
智者慢悠悠地從屋裡走了出來,氣定神閒地問他:「你從中有所領悟沒有?」
商人高興地說:「有些領悟了。我對付冰塊的方式不對,不該用斧頭劈,得用火燒。」
智者搖頭:「不夠,不夠。」
商人想了想說:「冰塊變成水的事實告訴我,再強大的敵人也有它的弱點。」
智者繼續搖頭:「不夠,不夠。」
商人面露難色,鞠躬請教智者。智者語重心長地說:「我所讓你看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三種境界。」
「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並且,越是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
「水雖為寒物,卻有著一顆善而謙卑的心;它從不參與爭鬥,自甘流向低洼之地;哺育了世間萬物,卻從不向萬物索取。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周濟天下。」
「霧雖無力,卻有著最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凝為有形之冰;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功成身退。」此時這位商人便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懸殊、善惡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罷了。炒股應該學習水的三種境界:
第一:百折不撓。越是跌,你越是應該相信會漲起來,因為漲出的空間是為了跌,跌出的空間是為了漲;
第二:無為而成。學習水的從不參與爭鬥,自甘流向低洼之地,人都要你就給他,沒人要你就接著,如此便能不追漲不殺跌,看似無為卻無所不為;
第三:利成身退。領悟水可為霧、可為雲、可為雨、也可為冰的「順勢而為」,市場「溫度」適中你就應該化身為水,在市場多「流」一會兒,讓股價再飛一會兒,市場「溫度」低了,你就應該凝固成冰保持觀望,市場「溫度」高了,你就應該化身為霧為雲,飄到市場之外。看似離市場卻又未離市場,看似未離市場卻又始終在市場的左右前後。
炒股就要做到水的三層境界,在每一層境界中都能夠收放自如,你才是最大的贏家。
MACD技術
MACD是任何股票軟體都必備的技術指標,因為對趨勢的判斷一目了然,很好用,也有說它是「技術指標之王」的。
1、先來看一下MACD的構成:
非常簡單,一根快線(DIF)和一根慢線(DEA),以及紅綠兩種柱狀圖。
MACD揭示了買入/賣出2種信號:
當快線超過慢線(金叉),股價上漲,柱狀圖顯示為紅色,應買入;
當慢線超過快線(死叉),股價下跌,柱狀圖顯示為綠色,應賣出;
我平時習慣看柱狀圖,更明顯一些。柱狀圖的長短=快慢線的差值,代表了趨勢的勢能。
2.股價和MACD
好了,接下來我們把股價和MACD放在一起看:
圖中紅點為金叉,綠點為死叉
先解釋一下:圖中垂直的黑色虛線,是為了放便將股價和MACD對比。
將紅綠柱狀圖分隔開的線叫「0軸」。
兩根曲線都是0軸以上,說明多頭強勢;
如果曲線都在0軸以下,說明空頭強勢—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現了金叉,股價也未必上漲。
回到上圖,重點看第二根黑色虛線,也就是第一次出現死叉的位置。可以看到,死叉出現的時候,股價已經走出2根陰線了。
這說明一個特別大的問題:MACD相對股價,有稍微的滯後。
好了,這是我們得出的第一個結論:MACD能夠很清晰的顯示股價的運行趨勢,但金叉死叉信號有一定滯後。
也就是說,如果完全根據金叉死叉來,買不到最低點,也賣不到最高點。但吃上一波強趨勢,還是沒問題的。
說實話,我覺得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一波趨勢,只要吃到就是幸福的!如果非得強求從頭吃到尾,只能給自己平添煩惱。
炒股不是尋找最優解,賺錢了,就應該開心知足。踏空沒賺到,也不該鬧心,起碼沒虧嘛~
3.柱狀圖
說回柱狀圖,前面說了,它的長短代表股價上漲/下跌的勢能,我們姑且把它叫做「量能柱」吧~這其中同樣隱含了很多信息量:
在很強的上漲或下跌單邊趨勢里,如果你發現量能柱開始變得越來越短—說明上漲或者下跌的勢能越來越弱。
這種情況叫「背離」,即勢能的走勢和股價的走勢開始不一致,這是一種比較容易被忽視的買賣信號。
尤其是在牛市裡,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股價創新高的同時,如果量能柱卻露出了降低的趨勢,就果斷清倉吧!
再囉嗦一句:分析MACD,要把量能柱和「曲線與0軸的位置」綜合著看。
MACD主要用法
1、指標背離
這是最核心的用法,相對來說可靠性較高。主要是對前後兩段同級別走勢的力度對比來考察是否存在走勢動能衰竭的可能性,細分還可以分成標準背離(即黃白線與紅綠柱同時背離)和單項背離(即黃白線或紅綠柱中僅某一個背離)。如單純應用此種用法可用於選股及判斷走勢。
2、0軸上下
指的是DIF線的位置。一般認為,DIF線位於0軸上方代表多頭走勢,0軸下方則為空頭走勢。因此如單獨採用此種用法,則可以DIF線上穿、下穿0軸作為判斷當下行情的大勢依據,在周線以上的大級別中還是有一定可靠性的。
3、交叉死叉
指的是DIF線與DEA線之間的交叉關係,金叉對應於紅綠柱由綠轉紅,死叉對應於紅綠柱由紅轉綠。交叉死叉信號太多,如單獨使用可靠性較差。一般不單獨使用,用作交易操作點的依據。
4、綜合應用
其實背離、0軸上下、金叉死叉三種用法應相互配合使用,這樣可靠性會大很多,這裡廖舉兩例:
(1)底背離+金叉(纏論第一類買點)
此種用法中,MACD底背離用於遴選股票,金叉作為買入點;反之,頂背離+死叉應及時賣出。
(2)0軸上方第一次金叉(纏論第二類買點)
DIF線運行至0軸上方代表著多頭走勢形成,然後第一次回調將DIF線拉至0軸附近,則往往是洗盤,其後的金叉可以認為是洗盤結束再次拉升的起點。
MACD指標的背離
1.MACD指標與股價頂背離
當股價創出新高時,而相關MACD的兩線數值卻未能同時創出新高,這就形成了頂背離現象,是賣出信號。頂背離的賣點較難把握,這是因為有時出現一次頂背離後,股價就會下跌;而有時則在出現兩三次頂背離後,股價才開始下跌。投資者可以在每次頂背離時分批減倉,待發現股價滯漲下跌時再清倉出局。
2.MACD指標與股價底背離
當股價創出新低時,而相關MACD的兩線數值卻未能同時創出新低,這就形成了底背離現象,是買入信號。在底背離出現時,激進的投資者可以分批建倉。而為了安全起見,穩健的投資者應耐心等待股價止跌回升後再買入。
MACD的「縮頭」與「抽腳」
紅綠柱的縮短與伸長表明市場短線趨勢力量的轉換,這些也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買賣信號。其中主要包括兩種情況:
一、柱狀線抽腳
MACD柱狀線在0軸下方,在股價下跌過程中,柱狀線往往是發散向下,當下跌動能的綠柱達到最大,開始出現第二天柱子短於前一天之時,就是「抽腳」現象,說明市場下跌動力減弱。如下圖:
抽腳操作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價在多頭市場中的抽腳,一種是空頭市場。多頭市場由於其確定性強,抽腳更值得關注,同樣成功率也較高,如上圖。在多頭市場中抽腳可以作為買點,也可作為補倉機會,是風險小回報高的買入機會!而在空頭市場中,抽腳只能說明止跌,大家都知道,止跌和上漲完全是兩個概念,止跌如果量能配合不好,不排除二次下探需求。
二、柱狀線縮頭
MACD柱狀線在0軸之上,紅柱在上漲趨勢中將會在0軸上方不斷發散向上,當紅柱達到最長時,之後的柱狀線會依次縮短,這樣就發生了紅柱的「縮頭」,說明市場短期上漲動力減弱,是一個短線波段的減倉信號。
以紅柱縮頭作為買賣點也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在多頭市場中,多頭市場如果縮頭髮生在放量上漲的過程中,市場無明顯下調跡象,則要持股,後市出現破位再考慮減倉,而如果發生在縮量上漲的過程中,要注意減倉控制風險。
同樣要注意的是:市場由紅柱轉為綠柱發散時,要注意清倉觀望,出現綠柱時不一定需要量能配合。
對比上圖2個賣點,我們可以看出,在紅柱縮短時的賣點對於收益保證是遠大於紅綠柱轉換時的收益的,所以我們在對比買賣點的安全性之時,也要考慮收益空間,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紅柱縮短時量能以及均線配合的變化。
均線+成交量+MACD三金叉
一、何為三線金叉?
三金叉,簡而言之就是均線、均量線與MACD的黃金交叉點同時出現,股價在長期下跌之後開始企穩築底,而之後股價緩慢上升,這時候通常會出現5日與10日均線、5日與10日均量線以及MACD的黃金交叉點,這通常都是股價見底回升的重要信號。股價在長期下跌之後人氣渙散,當跌不可跌時開始進入底部震盪,隨著主力的逐漸建倉,股價終於開始回升。剛開始的股價上漲可能極其緩慢,但不管怎樣最終都會造成股價底部的抬高與上攻行情的雄起。當成交量繼續放大推動股價上行的時候,5日、10日均線、5日、10日均量線以及MACD自然而然地發生黃金交叉,這是強烈的底部信號。
二、技術要點;
1、5日均量線從下上穿10日均量線,成交量出現明顯放大。
2、均線金叉之後必須同時向上發散,呈現多頭排列。
3、MACD在零軸附近金叉,DIF線上穿DEA。MACD零軸以上就表示多頭行情。
三、三線金叉買入條件:
1、均線系統要求:
A、至少3條均線匯聚粘合,越粘合效果越好!越粘合就說明了:短期或中期的3條均線主力的成本比較接近,那麼他們就會形成強大的合力。
B、匯聚粘合的均線系統必須在三個交易日內,同時向上發散,多頭排列。
2、均量系統要求:
A、5日、10日均量系統即將和已經金叉發散,出現了多頭排列。
B、成交量明顯增大。
3、MACD系統要求:
A、在零軸附近即將和已經金叉或雙底,零軸以上金叉最佳。
B、底部區域,DIF上穿零軸也可以。
C、相對高位區域,MACD必須即將或同步金叉。
三、三線金叉注意事項
1、三金叉不必是同一天發出,只要相隔時間不長就可;
2、股價在下跌時一定要明顯縮量,在上升時成交量一定要同步放大;
3、同期大盤指數也在相對低位整理之中較為安全;
4、多條均線粘合後,都會有變盤,每次越多均線的粘合,行情就越大。
四、實戰案例:
三死叉見頂
圖形特徵:(1)股價在長期上漲後開始進入頭部,而後股價緩慢下跌。有時會同時出現5日、10日均價線、5日、10日均量線和MACD的死亡交叉點,這是股價見頂回落的信號。(2)有時會伴隨出現兩陰夾一陽空方炮、斷頭鍘刀和MACD下穿零位線等圖形。
市場意義:(1)當股價長期上升後人氣沸騰,股價出現滯漲進入高位震盪。隨著莊家的緩慢派發,股價終於開始回落。(2)剛開始的價格回落可能是緩慢的,但這種走勢最終會造成股價加速滑跌。(3)當股價滑跌時,5日、10日均價線、量均線和MACD自然發生死亡交叉。(4)隨著股價的下跌,頂部買入的人已有虧損,這種虧損效應傳播後會帶動更多人賣出該股,於是股價再度下跌。
操作方法:(1)當出現三死叉後堅決賣出股票。(2)或等待股價反彈到10日均線附近時逢高派發。
量價關係
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體現為下面兩種情況:
一種是量價同向, 即股價與成交量變化方向相同。股價上升, 成交量也相伴而升,是市場繼續看好的表現; 股價下跌, 成交量隨之而降, 說明賣方對後市看好, 持倉惜售, 轉勢反彈仍大有希望。
另一種是量價背離, 即股價與成交量呈相反的變化趨勢。股價上升而成交量減少或持平, 說明股價的升勢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撐, 這種升勢難於維持; 股價下跌但成交量上升, 是後市低迷的前兆, 說明投資者唯恐大禍降臨而拋售離市。
下面主要分析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即天量見天價和地量見地價。
一、天量見天價。在成交量創出此輪行情的最高量時,股價也創出此輪行情新高,這是量增價漲的極端情況,此情況常出現在長期上漲末端,後市結束上漲轉而下跌機率大。天量天價常出現在上漲末端,此時市場極度瘋狂,主力大肆拋售,而廣大散戶充當買盤,從而創出歷史性新高的現象。
此情況往往由於不理性的搶籌行為引發,也意味著天量之後,市場將恢復理性,也就是股價面臨調整。創天量後,伴隨而來的可能是天價,也可能天量天價同時出現。遇到此情況,散戶最好選擇規避,雖然回調後,股價有再創新高的可能,但整體而言,風險大於機會。
二、地量見地價。指的是在成交量創出此輪行情的最低量時,股價也創出此輪行情新低,這是量減價跌的極端情況,此情況常出現在長期下跌末端,後市結束下跌轉而上漲機率大。股價持續下跌途中,並未出現持續的帶量下跌或階段性的大量下跌,那麼既使出現了所謂地量地價,也並不能認為已到底部,因為空頭的下跌動能還沒有得到徹底釋放,市場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大。
一般來說,只有市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時,跌勢才可能停止,此時才會出現地量與地價。地量出現後,可能同時出現地價,也可能在後市才出現地價,真正的地量見低價,就是行情轉折點,投資者可積極介入,後市的漲幅往往非常誘人。
量價關係八定律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在上升趨勢中途也會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在期間適時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後,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後,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後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
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在交易中,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馬上賣出,毫不猶豫。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
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損。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交易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比如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里掙扎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交易之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熊市裡,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拚命找機會掙扎,以求突圍解困。
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投機的核心就是儘量迴避不確定走勢,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
想學習更多盈利方法,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股市交易員(idn0217), 探討交流炒股技術,掌握龍頭戰法模式,強勢股操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