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給餐飲業帶來重創,隨著復工復產的深入,多地提倡分餐制,這也成了網民熱議的話題。筆者認為,疫情之下,分餐是必然之選;疫情過後,更是長久之利。
說到餐飲,必然關聯著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和為貴」的飲食文化已深入國人骨髓,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社交禮節的重點項目,「聚餐」象徵著「團圓」,「共飲」意味著「分享」。多數傳統思維的人們認為分餐制會破壞餐桌上親切熱鬧的氛圍,帶來隔閡感,顯得有些矯情和彆扭。平時,我們改變自己個人習慣,都有難度;何況,現在要求大家分餐而食,是要改變億萬國人早已深入骨髓的飲食習慣,遭遇阻力也是必然。
其實,疫情早已擊碎了我們習慣的生活模式,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無接觸」成為了新禮儀、「一米外」成為了安全距離,試想分餐是否也將成為新文化?現階段推行分餐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其一,分的是食物,合的是健康。飲食健康將在疫情過後成為新的熱點,國人飲食健康理念將在以往基礎上有更大提升,聚餐模式中近距離接觸細菌不斷傳播,需用新的飲食模式提升健康基礎。其二,分的是餐桌,合的是文化。分餐制並不意味著打破傳統文化的團圓,而是通過更健康的方式凝聚人心,豈曰無衣,與子同澤,五千年中華文化並不是只在一餐一桌之間體現。其三,分的是距離,合的是共創。新的飲食模式將促進餐飲文化向更好、更健康、更綠色發展,促使餐飲行業更注重自身食品質量,更注重生產效率,把控生產環節,為健康中國提供支撐。
同時,我們必須考慮一些餐飲企業經營者的擔憂,比如分餐制會造成餐飲行業上座率低,收益收縮,客觀造成部分大型、高檔酒店客流減少;此外,分餐會占用更多碗盤和筷勺,不僅增加物資成本,還會加大分發、清洗等勞務成本;最後,分餐制方式尚屬於探索期,容易出現新問題新情況。
因此,在疫情期間,疫情過後,倡導分餐制,還要打好組合拳。首先,要宣傳推廣全方面,提升分餐制意識。社會媒體,餐飲企業本身及工商衛生多部門進行「良好分餐我先行,公共衛生我出力」的宣傳推廣活動,提升公民分餐個人衛生意識。從個人分餐意識下先手棋,提前一步推廣,提前一步宣傳,提前一步強化意識。其次,要制度機制規範化,夯實分餐制基礎。市場監管、衛健等多部門聯合出台相關分餐制餐飲標準與制度管理,確保餐飲企業切實履行分餐制標準,明確責任,用規範化約束,確保分餐制平穩推行。最後,要革新技術科技化,推動分餐制發展。餐飲企業要繼續保持發展活力,在穩步推動分餐制中找商機找動力,開展新形勢下新型餐飲方式,藉助東風著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切實推動分餐制獲長久之利。(杜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