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照相機廠曾經位於延安路204號,屬全民所有制企業。該廠由始建於1956年的青島照相機廠(當時為青島市電影器材供應修理站)、始建於1966年的青島光學儀器研究所(當時為青島眼鏡修造廠、1968年改為青島光學儀器廠)和始建於1959年的青島複印機廠(當時為台東模具廠)等三個單位合併,於1981年8月組建而成。
早期的SF-1型同珠江4型,包括快門速度盤上還有「PEARL RIVER」的標記,但鏡頭圈上的標記已為QINGDAO,還有鏡頭號,對焦扭的景深表也同珠江4型。
1970年,更名為青島電影機廠的青島市電影器材供應修理站開始生產8.75mm電影放映機。青島照相機的生產則始於1974年。是年3月,山東省機械工業廳確定青島電影機廠為照相機生產定點廠。青島電影機廠派員去上海、廣州考察學習,得到了廣州照相機廠的大力支持,並最終以珠江牌120型照相機為仿製品,當年年底試製出第一台樣機,定型為SF-1。早期的 SF-1 型仿製廣州照相機廠生產的珠江 4 型 120 雙反相機,因而有些配件,尤其是快門部分直接使用帶有 PEARL RIVER(珠江)標誌的產品。
1975年,青島照相機廠開始正式生產120雙鏡頭反光式照相機。1975年6月30日,青島電影機廠改稱青島照相機廠,青島照相機生產開始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為了儘快形成生產能力,採取分散加集中安裝的方式。青島無線電儀表工業局組織照相機會戰,青島電度表廠研製出快門樣機,青島計數器廠完成照相機機體的試製,青島光學儀器廠承擔了鏡頭加工,青島照相機廠負責整機組裝,形成了裝配1000架SF-1型照相機的能力。年底,生產照相機309架。
三款SF-1型照相機機型,一些小的差別上可以看到相機也在不斷改進。
1978年,SF-1型照相機作了進一步改進,從珠江牌相機快門改為全國統一快門,分體前面罩改為一體前面罩,定型為SF-2。經過改進,提高了照相機的精確度和密封性,外型亦更為美觀。是年,照相機的裝配、生產能力達到了1萬架的水平。
SF-2相機外觀模仿德國祿萊雙反相機,正面鏡頭兩旁設計有兩個圓輪撥盤,代替了原來的撥把。兩個撥盤一個是快門時間撥盤,一個是光圈數值撥盤,既美觀又便於操作,廣受好評。這款相機除做工精美外,快門擋位由原來的5擋增加到 10擋,增加了慢門。取景鏡頭上方的一個小窗口,取景時從窗口裡就能看到所用快門時間及光圈數值,極為方便。這點改進雖然不大,但在當時的國產 120 雙反相機中卻是鳳毛麟角。
SF-2相機一上市就供不應求,比當時大名鼎鼎的上海 「海鷗」 雙反相機還要搶手,要托熟人、找關係才能買到。
1979年4月,青島電度表廠承擔的快門生產任務、青島計數器廠承擔的相機機體加工任務,連同生產設備全部移交給青島照相機廠。
1977-1980年,青島照相機廠先後完成了DP1型單鏡頭120照相機、軍用ZYC1—6型和民用PYC—1型一次成像照相機的研製任務。其中,一次成像機的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被評為山東省、青島市科研新產品獎。
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1981年8月1日,青島照相機廠、青島光學儀器廠、青島複印機廠三個單位合併組成青島照相機總廠(1985年改稱青島照相機廠)。同年,研製成功使用三片三組柯光鏡頭的SF-2A型照相機。其主要改進是採用了日本的COPAL快門,快門速度提高了1/500s,頂部相機的名字由原來的青島漢字式樣改為了青島的拼音大寫「QINGDAO」,快門按鈕加裝了快門線孔和快門鎖裝置。
1982年7月,SF-2型和SF-2A型照相機均通過部級鑑定。其中,SF-2型被評為山東省一等品。
1983年1月,SF-2A型照相機批試投產。4月,研製成功鳳凰牌302型135照相機(未投產)。
1984年左右,SF-2A型後期還有一個版本,相機的字體「QINGDAO」改成了草體字寫法,這就是被收藏家稱為草體版的青島雙反相機。也有的把它稱為SF-3型,它的主要改進是由原來的3片3組改成了更高級的4片3組,由於產量稀少,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1984年,SF-2A型照相機年產量達9081架,並獲全國同行業同類相機質量評比第一名。儘管 SF-2A 相機是當時國產雙反相機的精品,但它生不逢時,錯過了 120 雙反相機的黃金時節,正趕上拍攝彩色負片的 135 相機在國內大行其道、國產 120 雙反相機紛紛停產、轉型,導致該機型還未大量生產就停產,總產量不到一萬台。是年,由於引進、轉產135照相機,120照相機停止生產。
青島照相機廠生產的SF-1、SF-2、SF-2A立式雙反鏡頭青島牌照相機暢銷全國,為我國照相機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青島人和青島的輕工業發展爭得了很大的榮譽。其獨特的設計、經典的造型也在當時的照相機市場上獨樹一幟,即使在現在的二手相機市場上也是頗有收藏價值的搶手貨。
1987年,青島照相機總廠生產出的青島6型照相機,因樣式新穎、操作方便,大受市民歡迎。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照相機的發展,120雙反相機已經落後於時代了。為了提高相機的成產水平,1983年5月,經國家經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年,青島照相機廠從聯邦德國阿克發(Agfa)公司引進了135照相機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同年8月,雙方簽訂了合同。
1985年1月,開始安裝生產線,3個月後完成。3月16日,具有世界80年代初期先進水平的第一架青島—6型自動曝光135照相機誕生,它標誌著照相機生產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年底,產量達27240架。
青島—6型相機體積小巧、技術先進,其原型是西德阿克發公司的奧普蒂瑪2746型(Agfaoptima 2746),它稱的上是我國照相機工業鼎盛時期手動膠捲機時代的代表作之一。
1987年8月,在兩年一度的全國照相機質量測試評比中,青島-6型自動曝光135照相機被評為一等品、榮獲一等獎。1988年8月,全國照相機民意評選,再次榮獲金獎。
Made in German
Made in PORTUGAL
青島-6型早期款是採用德國零部件組裝,後期全部實現國產化,青島6型相機有好幾個版本,後背印著「Made in German」的是最早期採用愛克發零件組裝的,後來全部印上「Made in China」了,還有一批比較特殊的是寫著「Made in PORTUGAL」的,稱為葡萄牙背的版本,這是因為愛克發把全套生產線賣給青島後,又接到葡萄牙的訂單,於是委託青島廠生產,這批後背就印上了這個標誌。
以上這款相機是被海信兼并之後,已更名為海信光學通訊有限公司將之前青島照相機廠的一部分老庫存,以慶祝澳門回歸的名義做的一次清理推廣,之後就好像在市場很難見到他的身影了。
青島的「青島-6型照相機」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相機業的佼佼者,該相機的優秀程度,在當時那個年代的半自動、自動相機里,無可比擬,它稱的上是我國照相機工業鼎盛時期手動膠捲機時代的代表作之一,是許多老青島人的驕傲,也被許多攝影發燒友喜愛。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營青島照相機廠被後來居上的青島電視機廠(海信)兼并,終結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而青島-6型也因隨著市場上更「傻」的自動曝光輕便相機的出現而完成了使命,黯然退出歷史舞台。但它在那個年代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是很難抹去的。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