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種蛾子是糧食殺手,鍾落潭玉米田出現過,發現它要這樣做→

2019-11-27   白雲時事

11月22日,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舉行2019年第三期草地貪夜蛾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邀請了華南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為農戶講解草地貪夜蛾入侵的危害、識別與綜合防控技術,現場派發防控藥物,指導農戶使用。

這是該局今年以來第三次組織草地貪夜蛾防控培訓講座,通過培訓和為農戶派發防控藥物,全力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白雲區農作物損失。

一隻草地貪夜蛾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

一隻草地貪夜蛾幼蟲能破壞一棵植株。

這個糧食殺手長這樣

草地貪夜蛾,又稱秋黏蟲,原產美洲大陸,形似斜紋夜蛾,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其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倍數高、暴食危害重、防治難度大等特點。

草地貪夜蛾現身鍾落潭玉米田

草地貪夜蛾對農業和糧食生產威脅極大,最易為害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

今年5月18日,白雲區首度在鍾落潭鎮良田村玉米種植地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為害,草地貪夜蛾的防控工作正式開展。

在鍾落潭鎮良田村玉米種植地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

9月,在鍾落潭試驗基地內,農業部廣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監測到草地貪夜蛾在花生上為害,這是廣東省首次監測到該蟲在田間自然條件下為害花生作物。

白雲設置12個監測點

日前,白雲區農業農村局已在全區4個鎮設置了12個草地貪夜蛾監測點,放置36套監測籠監測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各個監測點覆蓋水稻、玉米、葡萄、草莓等農作物。

筆者走訪了解到,在太和鎮帽豐甜橙果園裡,放置了2種不同的監測籠子,其原理都是通過性誘劑吸引草地貪夜蛾進行捕捉,目前在帽豐甜橙果園內尚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出現。

太和鎮帽豐甜橙果園裡的監測籠子。

採取防控措施後,情況已得到控制

自草地貪夜蛾入侵白雲區以來,區農業農村局當即採取防控措施,減少作物損失。現已開展3期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業技術人員、種植戶300餘人,派發防治藥物1200袋。

通過大力普及和宣傳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技術,農業部門免費為農戶派發防控藥物,指導農民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提出的應急使用農藥產品範圍,選擇用藥產品,科學確定使用時期、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目前,白雲區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已得到控制。

如何識別草地貪夜蛾?

白雲區農業農村局方面提示,農業技術人員及種植戶在耕作過程中,需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識別,草地貪夜蛾幼蟲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腹部末節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黑斑,頭部呈明顯的倒「Y」型紋。農戶因地制宜地採取間作套種、輪作改種、調整播期等農業措施,可以改造害蟲孳生環境。

發現草地貪夜蛾,如何防控?

  • 幼蟲發生期要抓住低齡幼蟲防控最佳時期,採用氯蟲苯甲醯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蟲醯胺、多殺黴素、蘇雲金桿菌等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噴霧防治,施藥時間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在玉米上注意噴洒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 成蟲發生期可集中連片使用殺蟲燈、性誘劑進行誘殺。

文 | 肖惠津

圖 | 石建華 區農業農村局 網絡圖片

通訊員| 李夏菲

編輯 | 歡歡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