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告別五毛特效?《枕上書》逼真背後,國產影視工業加速崛起

2020-02-17   武俠小王子

曾幾何時,國產玄幻劇的特效一直被人詬病,特效虛假、技術粗製濫造成為了許多觀眾吐槽的點,甚至一提到國產古裝或者玄幻劇,許多人都會與五毛特效聯繫在一起。

確實,即便在前幾年,國產劇特效依然是整個劇集的重要短板;每當特效需要發力時,不是時長被縮短便是如紙糊一般出現,最終只以馬虎了事而收場,多少寒了許多觀眾的心。


即便在人保爆棚的玄幻大劇《古劍奇譚》中,那隻打著眼影的小狐狸更成為許多觀眾吐槽的點。毛髮毫無生機、血肉十分乾癟,甚至眼神極為空洞,分分鐘出戲更影響了觀眾的感官。

即便《古劍奇譚》不去對照好萊塢頂級特效,這樣的特技水平放在國產遊戲中同樣是不合格的。我們大可對比遊戲版《古劍奇譚》,優秀的建模、華麗的打鬥著實讓玩家感到過癮。

但是轉換成影視劇之後,本可引以為豪的特效,卻極大地拖了整部劇後腿,多少讓遊戲粉感到失望。


同樣我們還可以在《花千骨》和《上古情歌》等電視劇中發現同樣的例子。

比如《花千骨》趙麗穎手中捧的毛毛蟲小妖怪,與現實世界的場景產生了極大地違和感,出戲感強烈,甚至如PS直接P在趙麗穎掌心一樣。

在2017年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上古情歌》中,整個原始社會的場景搭建,都如紙糊地一般。而人物造型之雷人、台詞的毫無考究,更引起了觀眾的嚴重吐槽。

特效的不用心,影響的不僅是特效本身,更帶來演員不入戲、情節割裂嚴重等其他附帶效應,尤其對播出前宣傳過度的玄幻古裝劇,翻車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播出後不忍直視的五毛特效,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觀賞心情;甚至有許多人開始懷疑,此前大力宣傳投資過億的影視劇,製作費用到底去哪兒了?

造成如此現象,早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早在10年前好萊塢電影進行特效革命、《阿凡達》3D特效席捲全球影院時,國產影視已經被頂級工業水準落下許多。

但其背後生存的土壤,更限制了國產特效的追趕步伐;包括經費不足、工業體系不完善、特效公司效益過低和特效人才短缺等,高水準特效成為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2015年號稱投資3000萬的國產動畫大片《汽車人總動員》,被網友曝光後,其製作水準之低下令人乍舌,事件本身更如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


其實,華語影視劇特效並非一直如此落魄,早在民國時期的《火燒紅蓮寺》便運用當時默片技術中最先進的特效,打造了一出華麗絢爛的仙俠視覺盛宴。

到了80年代之後,徐克導演的《新蜀山劍俠》中,徐老怪甚至僱傭了星球大戰的特效團隊,在保證了特技的世界級水準同時,對東方玄幻元素的美學構建,堪稱電影技術西學東用的典範。


作為華語特效的革新者徐克,多少承載了整個行業特效復興的重任;甚至我們從2001年的《蜀山傳》中,看到了遠勝於今天的特效水準。

2011年,徐克作為先行者拍出了《龍門飛甲》,它被譽為是國產第一部3D武俠電影,但是後續國產電影對於特效運用並無太多漣漪,多少寒了徐老怪一顆熱誠的心。


甚至可以說,20年前的特效已經超過了今天大多數影視作品,那麼,造成五毛特效的真正原因究竟在哪兒呢?

與特效五毛連帶在一起的還有演員天價片酬的曝光,這多少也符合了業內人對國產劇猜測的邏輯。正是對演員片酬的大幅度投入,才導致了特效資金的緊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資金的嚴重匱乏,特效自然也上不了檔次。而五毛特效的頻繁出現,更掩蓋了國產特效的真實進步,也撕開了國產劇唯流量明星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對流量明星的照顧,在一段時間是能快速見效的,但反噬效應同樣明星。雖然流量局在一定程度上回饋了粉絲的意願,但其他投入方面的匱乏、劇本的不合格,更受到了飯圈之外普通民眾的巨大抵制。



早在2017年之後,流量明星對行業的副作用逐漸顯現,《歐洲攻略》和《上海堡壘》的接連撲街,似乎已印證了,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遠去,對國產劇特效的革命也適逢其時!

其實早在《戰狼2》和《流浪地球》大賣之時,國產影視的風向已經出現了變化,觀眾更對好故事、精彩特效的渴求,多少蓋過了對流量明星的期盼。


尤其多年磨一劍的《流浪地球》,在特效方面的巨大投入、對大型科幻場景的細心構建,更讓我們看到了國產科幻片的未來。此外,近46億的票房收益,也給了國產影視特效巨大的提振和信心。

在大年初四玄幻劇《三生三世枕上書》開播以來,便有傳聞稱特效團隊來自《流浪地球》。他們同屬於成都的一家特效公司:MOREVFX。


如果深挖MOREVFX的傑作,更遠不止《流浪地球》和《枕上書》這兩部,MOREVFX成立過2007年,期間參與過《記憶大師》《三打白骨精》《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多部電影的特效製作。

多部電影的積累,,與圈內的廣受好評,多少曾在了國產電影特效復興的職責,而從他麼參與的電影來看,既有未來感強烈的《流浪地球》,又有古風濃郁的《三打白骨精》,對東西方元素細節的充分把握,才導致了他們的獨樹一幟。

到了《枕上書》之後,對怪獸的建模成為了MOREVFX的強項。尤其鳳尾九幻化出的粉色狐狸的細節構建,更花了大量精力去渲染和設計。

據消息稱,光是狐狸的鏡頭將近700個,占時42分鐘2520秒63000幀。面對龐大的工程,特效團隊更使用1100台電腦同時運作,最終保證了《枕上書》讓人驚艷的特效鏡頭。

終於告別五毛特效?《枕上書》逼真背後,國產影視工業加速崛起


此外,除了鳳尾九這一形象之外,人獸之間的相互幻化、首集中仙魔之間的較量,美輪美奐的場景構建、大氣磅礴的仙魔鬥爭,也足見《枕上書》對特效的用心。

終於告別五毛特效?《枕上書》逼真背後,國產影視工業加速崛起


其實這部2020年的開年大劇只不過與其他五毛特效玄幻劇相隔僅3年,但是特效水準早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終於告別五毛特效?《枕上書》逼真背後,國產影視工業加速崛起


或許《枕上書》能於特效上如此精緻,也算是對觀眾期盼的正面回饋。

而國產影視特效給劇作帶來的良性循環,必將讓雙方都受益,即便在疫情之下,國產劇的良性健康發展,也將把國產影視劇帶入更加順利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