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耳
來源產地
為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或其同屬植物的藻體。夏、秋雨後採收,洗凈,去雜質,鮮用或曬乾。可食。
生於夏、秋季雨後潮濕草地或濕水灘旁。
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等地。
別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地踏菜、天仙菜、天仙米、地軟、地衣、地木耳、地皮菜、地撿皮。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淡,寒。清熱,收斂,益氣,明目。用於夜盲症,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中藥大辭典》
甘淡,寒。清熱明目。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傷。
《中華本草》
甘;淡;涼;寒。清熱明目;收斂益氣。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火傷;久痢;脫肛。
【歸經】
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2兩。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患處。
【配伍運用】
治夜盲症用地軟二兩,做菜經常食。
治湯火傷用地軟五錢。焙乾研粉,菜油調敷患處,或加白糖三錢,香油調敷患處。
【注意】
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