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草,見過嗎?能祛風除濕,舒筋活血

2019-11-24     太極本草

舒筋草

來源產地

為石松科植物藤石松的全草。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生長於海拔12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林中。

分布華南、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等地。別名千金藤、燈籠草、青筋藤、毛伸筋、吊壁伸筋草、伸筋草、燈籠勾、吊白伸筋、松筋藤、馬尾伸筋、老虎鬚、石子藤、貓藤、土木加、割須。

【原形態】

石子藤石松,多年生攀援草本,長可達4m。主莖下部有葉疏生,葉鑽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膜質,灰白色,向上的葉較小,綠色,厚革質,有早落的膜質尖尾。營養枝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小枝纖細,下垂,扁平,葉三列,兩列較大,貼生小枝的一面,三角形,另一列的葉較小,貼生於小枝的另一面的中央,刺狀。孢子枝從營養枝基部下側的有鱗片狀葉的芽抽出,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分枝頂端各生孢子囊穗一個。孢子囊穗圓柱形,多少下垂;孢子葉闊卵圓三角形;孢子囊近圓形。9月孢子成熟。同屬植物地刷子石松Lycopodium complanatum L.的全草。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微甘,溫。舒筋活血,祛風濕。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中藥大辭典》

性溫,味微甜,無毒。能舒筋活血。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及腳轉筋。

《中華本草》

溫;微甜;無毒。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明目;解毒。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月經不調;腳轉筋;夜盲症;盜汗;風濕腰痛腰肌勞損;水火燙傷;瘡瘍腫毒

【歸經】

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運用】

治筋骨受傷後不能屈伸:

舒筋草配豬筋燉服。

治小兒盜汗:

伸筋草、麥稈,煮水外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Pven24BMH2_cNUgfJ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