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金聖嘆評選的「六才子書」,都有哪6本,你知道嗎?

2020-09-24     也可自話

原標題:清朝金聖嘆評選的「六才子書」,都有哪6本,你知道嗎?

金聖嘆這個人就非常可氣,給《三國演義》寫個序,說:「余嘗集才子書者六。曰《莊》也,《騷》也,馬之《史記》也,杜之律詩也,《水滸》也,《西廂》也。謬加評訂,海內君子皆許余,以為知言。」你說氣不氣,這相當於當著人的面打臉,我雖然給你作序,但我認為你是個辣雞。

說說「六才子書」,雖然原著都多少讀過一些,但金聖嘆批評版只讀過《水滸》,因此難免有不對的地方,大家看完憋著,不准罵我。

《莊子》

《莊子》是戰國時期莊子及其學生所著的道家經文,漢代以後,莊子被尊為南華真人,因此又稱《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魏晉時期名士清談必備讀物。

讀《莊子》,你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讀,這是一部哲學名著,但在文學性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你還可以把它看作一部寓言書,又可以看到莊子其人瑰麗奇幻的想像,非常浪漫,現代人在現實中掙扎求生,靜下來時讀讀《莊子》,你會餓,畢竟……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離騷》

《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須多言,我們稱文人為「騷客」,可不是說文人都是搔首弄姿的小妖精,但「騷客」之「騷」,取自《離騷》,切不可把兩個騷混為一談,雖然大多數文人風流起來確實很騷。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並且取得最高成就的人是詩仙李白,再往後還有詩鬼李賀,現代人玩什麼魔幻現實,都是屈原李白李賀玩剩下的東東。

更重要的是,讀《離騷》,可以讀到心懷天下,可以理解什麼叫真正的愛國主義,知道中國傳統中真正的士大夫精神是什麼樣的。當國家存亡之際,沒有委曲求全,只有捨生取義。

《史記》

許多人說起歷史,就像說起數學一樣,枯燥無味,反正這輩子我也不研究數學,買菜能算清加減法不就夠了麼?反正這輩子我也不會研究歷史,知道唐宋元明清不就夠了麼?這句話邏輯之嚴謹,我都懶得爭辯。

但太史公所著《史記》,絕不是枯燥的年月日,某人曰,你隨便從《史記》裡面抽一段出來讀,我去居然還是一篇充滿文學性的著作,這就了不起了,不光能跟你普及歷史知識,還能跟你炫耀文才,難怪魯迅先生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金聖嘆對《史記》的點評有六個字:「緩急人所時有」,他說《史記》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發揮出來,所以他對《遊俠》、《貨殖傳》特地有精神,乃至其餘諸記傳中,凡遇揮金殺人之事,他便嘖嘖賞嘆不置。

杜甫詩

金聖嘆原話是「杜之律詩也」,自唐朝近體詩誕生以來,如果沒有杜甫,近體詩的江湖地位可能會下降一個等級,杜甫可能也成不了詩聖。

所謂近體詩,包括絕句(五七言)、律詩(五七言)、以及排律,最大的特點就是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十分嚴苛的限定,這種規矩跟老杜的氣場簡直完美契合,老杜出身名門、官宦世家,嚴守儒家道德,以致君堯舜為人生最高理想。所以他上為君王,下為黎民,對自己的言行、思想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守規矩。

老杜從不逾矩。所以杜甫的性格與格律詩完美契合,他們互相成就,律詩成就了老杜的文學高度,老杜把律詩推向巔峰。

李白就不一樣,你要用條條框框限制詩仙,簡直就是要命,李白的絕句都還有許多絕世佳作,七律真是算不上上品,當然這個評價只是針對於李白的地位而言,和其他詩人比起來還是可以吊打的。

而沒有條條框框束縛的詩體,古體詩、歌行體,李白真的是仙人下凡,《將進酒》、《蜀道難》,隨便拈一首都傲視群雄。

這就是杜甫不一樣的地方,金聖嘆對老杜的點評,我前天剛買了書,還沒收到貨,等收到貨讀過之後,我再寫點自己的感想。

《水滸傳》

《水滸傳》是第五才子書,金聖嘆說:「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前文《史記》六個字:「緩急人所時有」。《水滸》則不然:

「施耐庵本無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只是飽暖無事,又值閒心,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繡口,故其是非皆不謬於聖人。」

意思是說,施耐庵閒的蛋疼隨便寫了個故事,就成了……簡直能把其他寫小說的人氣死,接著金聖嘆還不忘羞辱某些人一番:

「後來人不知,卻於《水滸》上加『忠義』字,遂並比於史公發憤著書一例,正是使不得」。

用現在話來說,《水滸傳》本來就是瞎比這些玩兒,哪有什麼鬼忠義,你們不要過度解讀。

現在所謂「忠義水滸傳」的說法十分流傳,但只要讀到金聖嘆這一段評說,再去讀《水滸》,就會發現全新的視角,四大名著的批評本,最值得一讀的就是《水滸傳》,金聖嘆的點評實在太妙了,你會不斷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去!原來是這樣!

但金聖嘆也確實話癆,滿書都是「彈幕」,有時候甚至比原文還多,讀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

《西廂記》

《西廂記》是元代戲曲代表作,你知道,元代戲曲繁榮,然而《西廂記》一出,其他都要靠邊站。所以金聖嘆為什麼會選這部書為「第六才子書」,明白了吧。

既然要讀《西廂記》,就好好去感受才子佳人,有血有肉,雖然中間有許多名利誘惑,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終於還是以圓滿畫上了句話。

讀到這裡就夠了!千萬不要手賤去了解什麼故事背景,千萬不要!因為《西廂記》是根據唐朝詩人元稹《鶯鶯傳》而來,《鶯鶯傳》大機率是元稹自己親身經歷並潤色加工之後而成。

如果你一定要了解故事背景,答應我,到這裡就夠了,千萬不要去了解元稹……因為,如果要給元稹一生的愛恨作一部書,不應該是《鶯鶯傳》,應該叫《渣男元稹是怎麼霍霍小姐姐並和白居易愛得死去活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xSXwHQBeElxlkkaG5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