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湖北襄陽古城是歷史文化名城,這次走進她,我用風水視角捕捉其山水之美和人文之美。
襄陽古城雄踞漢水中游,位於漢江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
襄陽古城因外有漢江,內有護城河,多了一份靈動和柔美。
我們散步至古城護城河,河水清澈,晃晃悠悠 。這條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沿河兩岸,垂柳掩映,灌木蔥蘢,成為襄陽一道風景線。
山水城市襄陽,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 人文之勝的代表就是米公祠。
米公祠位於襄陽市漢江之畔,原名米家庵,是為紀念中國古代,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而建。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廟,始建於元末,明代被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並摹刻碑碣30餘通。《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為明、清代古代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我們走進時已是下午三時許,天氣炎熱,但走進米公祠後頓感陰涼,庭院清靜,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銀杏參天,都給人以清靜幽深的感覺。
祠宇由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建築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餘均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牆四柱三間五樓式牌樓,每樓檐下置斗拱,起支撐和藝術裝飾作用;牌樓兩邊額枋置有人物八仙圖案,玲瓏別致,莊重古樸。新建的碑廊和東、西兩苑內鑲有米芾、黃庭堅、蔡襄、趙子昂及近現代書法家的書法石刻100餘通,為華夏米芾書刻的藝術寶庫。
經測,米公祠大門為壬山丙向341.5度,正廳為干山巽向313.5度。
大凡奇才必有奇趣。我了 解到米芾的故事,說他喜歡奇石,簡直到了如醉如痴、如癲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癲」的戲稱。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則是對其癲狂的一個最好的印證。
米芾整日醉心於品石、賞石,以至於好幾次遭到貶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無為州堅軍,初入州署,發現院內立著一塊大石,形狀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當吾拜。」於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後,他還稱這塊大石為「石丈」。過不了久,他又聽說河岸有一塊奇石,「狀奇醜」,便命令衙役將其移至州署院內。米芾見到此石,大為驚奇,一時得意忘形,讓僕人取過官袍、官笏,設席跪拜於地,念念有辭地感嘆:「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為後世不少畫家的創作題材,更是他們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從「米芾拜石」的故事,想到歷史上不少藝術天才都有痴情癲味。「凡偉大的創作思想無不是瘋狂的混合」,這句話幾乎成為人們的共識。柏拉圖直截了當地說:「沒有某一種的瘋癲就成不了詩人。」亞里士多德也說:「沒有一個偉大的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的。」他在《詩學》里還告訴我們:「詩是以快活的、自然的天才要求於詩人或以瘋狂的氣質要求於他。」叔本華則堅信「天才與瘋狂」有「親合性」,認為,「在天才和瘋子之間存在著以某種方式相匯合、相交錯的一些因素」。 「天才的性能和瘋狂有著相互為鄰的一條邊界,甚至互相交錯,人們甚至於把詩意盎然的興致稱為一種瘋癲。」
從米公祠出來,朋友問我有什麼愛好,我說,人生總要有愛好,這是內心充實和愉悅的 源泉。我平生酷愛書,喜歡購書、淘書和讀書,書是人生最貼心的精神伴侶,是我的靈魂 居所。
曾祥裕、曾海亮合著的《楊公古法研究與應用》以及《楊公造命課擇日法》理論聯繫實際,深受弟子好評。諮詢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