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素,3個影響或已潛伏在你身後,如何吃更健康?

2020-03-26     奇妙的本草

「素食讓我停經了!」

芬蘭素食博主 Virpi Mikkonen 的一句話在素食圈一石激起千層浪。Mikkonen被稱為「社媒點金手」,推廣素食多年,在 Instagram 上擁有大量粉絲,出版過四本素食食譜。

但現在人們發現,在社交媒體上那個看起來健康、自信的素食博主,在現實生活中卻因長期素食而患病。

看到這裡,許多無肉不歡的朋友們或許很難以理解,長期堅持純素食主義、奉行「素食為王」的人群,他們的身體真的處於健康狀態嗎?

素食文化為什麼被人們追捧?

「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這個詞語本身來源於拉丁詞語「Vigitore」,這個詞的意思是「給予力量和健康」。最近幾年,素食主義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美國的素食主義者由1%升到了6%。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素食文化並非是國外風氣傳入,而是中國最先流行!被公認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頒布的《斷酒肉文》是最早的素食記載。

現代人群選擇當素食主義者一般有幾種原因:

現在一般願意選擇純素食的人群里包含了有宗教信仰者、動物保護主義者、健身愛好者等。

如今社會日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與消費水平皆提高了不少。網際網路社交媒體時代下,素食市場擴張迅速,許多線下的商家店鋪紛紛打出了「健康素食」、 「素食才是王道」、「只有純素食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的誇張噱頭吸引顧客,群眾飲食觀念也跟著轉變。

在中國,長輩們也常說:要多吃蔬菜少吃肉,身體才會更健康。清淡飲食成為了健康的代名詞,這令許多人產生了思考:長期以來我們到底有沒有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選擇素食主義到底好不好?

長期純素食,容易誘發3類疾病:

美國有一案例,一對崇尚純素食主義的父母,用蔬菜水果喂養他們親生兒子,導致僅18個月大的男嬰死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事後發現男嬰體重只有17磅(大約15斤),相當於五六個月嬰兒的平均體重!

讓這起悲劇發生的夫妻是絕對的純素食主義者,被捕後,被指控犯有嚴重過失殺人罪。另外,他們還有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5歲,體重也都遠低於同齡兒童。[U1]

這一悲劇絕對不是偶然事件,從醫學角度來看,絕對的素食主義不單止會使得因嚴重營養不良而死亡,還會引發以下3種疾病:

1.神經功能障礙

長期純素食會導致體內維生素B12(主要食物來源於動物肝臟及各種肉類)的過度消耗,選擇純素食2年或2年以上者,由於體內極度缺乏維生素B12,易引發神經功能性障礙,表現多為:惡性貧血、痴呆、帕金森綜合症和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等。

2.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B12的缺乏也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雖然大部分素食者體內膽固醇水平較低,但長時間不食肉類,[U2] 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是人體血管的「清道夫」,它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漿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並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3.骨質疏鬆

因為長期選擇純素食,人體缺乏新骨生長和鈣化所需要吸收的維生素D,純素食者在相對雜食者所吸收的鈣含量要低得多,這樣的人群會容易得骨質疏鬆症和骨質軟化症等病症,一項研究表明,純素食主義者的骨折風險增加了30%。[U1]

因此補鈣對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至關重要,人在35歲~40歲之前都可通過吃蛋奶、豆製品來獲取大量的鈣元素,從而強健骨骼體魄。

任何飲食都建議遵循「平衡」二字

適當素食固然之可以使得人體腸胃獲得健康,降低膽固醇,有利於阻止「三高」,甚至是起到一定程度的預防和非藥物治療的作用。

我們的身體需要豐富多樣的營養物質支撐,那這些營養物質怎麼獲取呢?答案就藏在我們每日的飲食中,均衡飲食才是人類獲得健康的基石。

飲食建議[U4]:

雖然老話說:「寧窮一年,不窮一節。」,現代人為了吃大餐而找藉口稱天天都是節日,但這並不是個健康的飲食方式。那麼如何科學、健康的安排我們的日常飲食?只要記住以下4點:

1.適度攝入優質蛋白,如肉蛋奶、豆製品等。

2.飲食宜清淡溫和,依據時令選擇新鮮食物。

3.主副食均衡搭配,主食吃少,副食吃飽。

4.適當食用雜糧粗糧,如小米、燕麥等高營養雜糧。

總的來說,目前素食主義並不存在統一的研究結論,健康的身體應該是處於一個自己可以很好管理調控的平衡狀態, 長期純素食並不是個值得提倡的選擇。

參考資料:

[1].英媒:素食者應補充維生素B12 [J],中國食品學報,2020年1期

[2].魏躍勝,魯永超.合理素食對人體健康促進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4(12):84-86.

[3].崔佳.健康飲食9建議[J].大眾健康,2012.8,總第326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pwfFXEBiuFnsJQVb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