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關於電影內容和市場的研討會上,有專家提出,由於兩國政治關係的改善、新的合作協議制定的完善以及對文化相似性的日益重視,中國和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在電影產業的合作正在不斷地加深,並推動電影跨境合作達到巔峰。
2007年,中國導演張一白的電影《上海長夜》成為了最早一批中日合作項目,他指出中國和日本作為鄰國,兩國在自然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聯繫,他認為這將有助於在未來幾年促成更多的電影合作項目。
他說,「中日文化非常相似,我小時候就看過很多日本電影和電視。雖然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由於兩國地理位置相近,我們基本上還是能看懂對方的文字。」
與此同時,對雙方而言,在經濟上的發展對於促進整個電影行業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行,中宣部國家電影局仍在想方設法的減少中國電影行業對好萊塢電影的依賴。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好萊塢電影占中國年度總票房的35%至45%。另一方面,中國目前仍然處于禁韓令的狀態。
因此,中國在今年已經引進了大量的日本電影,創下了日本電影引進中國市場的最高記錄。這為日本電影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收穫。
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的《千與千尋》(2001)於今年6月在中國重新上映,雖然該片早在18年前就已經上映過來,而且許多中國觀眾都已經看過,但它仍然在中國市場收穫了6900萬美元的高票房。
日本近期上映的動畫電影也在中國大賺了一筆,今年秋天登錄國內各大院線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3,300萬美元)和《海賊王》(2,800萬美元)就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另外,日本的真人電影也取得了在中國的票房突破,是枝裕和執導的坎城金棕櫚獎獲獎影片《小偷家族》去年在中國獲得了1,41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這是日本藝術電影在其他任何國際市場都難以想像的票房成績。
2014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編舟記》的導演石井裕也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說,日本電影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應該放眼海外市場。
導演高田洋二郎(TōitarōTakita),就果斷選擇這樣一條著眼于海外市場的發展方向,他因為執導電影《入殮師》而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在今年早些時候他已經完成了電影《聞煙》的製作,這是他的第一部中文電影,由中國劇角映畫,北京橙信傳媒和香港亞洲傳媒聯合製作。
與此同時,雖然中國電影尚未在日本電影市場產生太大的票房影響,但是現在中國有許多電影都把日本作為取景地,這有利於推動中國觀眾前往日本旅遊,促進日本旅遊業的發展。
萬達投資的《唐人街探案3》近日在日本殺青,該片幾乎完全以日本為背景,全明星陣容中包括了中國和日本的一線明星——妻夫木聰 (Satoshi Tsumabuki)、劉昊然和王寶強。《唐人街探案集3》主要在東京和大阪拍攝,有望成為2020年中國賀歲檔中的大賣影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陳思誠在會上分享了《唐人街探案集3》的一些拍攝花絮,他提到:「現在的中日關係應該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成為兩國的重要共識,中日兩國在文化交流上有了更多新突破,這也是中日電影人的一個共同機遇。」
他表示雖然在拍攝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在中日電影人的共同協作下,這些全都被一一克服。此外,他還透露了電影《唐探3》全片採用了ALEXA 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這也是2018年《復聯3》開創先河後,全球第四部全程使用這項技術的電影。
除此之外,中日兩國的主要電影公司都希望利用日本動漫產業的專業知識,來滿足中國觀眾對國產動漫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日本東映動畫和實力雄厚的中國博納影業集團正在合作製作動畫電影《西遊記》。
然而, 製片人野木千明 (Chiaki Noji)也是日本Shochiku在中國區的業務負責人認為,對合拍片來說,試圖取悅雙方觀眾的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我們的經驗中,如果你同時瞄準兩個目標市場,那麼你將會同時失去這兩個市場,」他指出製片人應該選擇一個主要的目標市場,而不是冒險嘗試去彌合中日兩國電影觀眾之間的情感差異。
中國導演張一白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兩國的觀眾都應該會喜歡合拍片。」他補充說,「我們經常會先考慮到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差異,但我們更應該先意識到我們之間存在哪些共同點。」
中國資深導演陳凱歌的中日合拍片《妖貓傳》,去年在日本上映,這可以被視為是中日兩個電影行業的成功案例。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暢銷小說,由中日兩國演員共同出演,並以唐朝時的中國作為背景。儘管它未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片,但它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近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其中包括兩個目標市場的健康收入。
東京國際電影節主辦方最後補充表示:「雖然現在要達到真正的工作無國界可能很難,但有些電影確實已經可以很輕鬆的跨越國際邊界了。」(翻譯自:hollywoodreporter.com)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