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漢解封、國內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社會的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軌,消費也開始穩步復甦。而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為了做好十足的復工準備,仍然需要繼續一段時間的等待。3月26日,中國電影家協會針對「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召開了專題網絡視頻會議。有導演在會議上表示,這次疫情關乎電影行業的危機存亡,疫情結束後觀眾對院線電影的形式還抱有多大熱忱,都是未知。也有從業者表示,許多新片已經準備就緒,只需耐心等市場開放。
為了助力電影行業更快復甦、為行業反映真實的觀眾心理,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針對疫情新階段下的觀影消費心理,進行了第二期的跟蹤調研工作,幫助從業者及時掌握公眾對觀影的心態及意願,優化復工準備。
此次調研面向2019年貓眼平台電影購票觀眾發起,共收集到1530份有效樣本,其性別比例、年齡比例、城市結構、三個維度,均與實際電影大盤中的觀眾結構相似。
01
七成觀眾期待回歸影院,觀影需求亟待釋放
居家隔離兩個多月,觀眾前往影院的觀影意願與日劇增。貓眼研究院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七成觀眾「非常期待」或「比較期待」去影院觀影。其中,男性觀眾與三四城市觀眾的期待值更高。
在獲取影院復工和影片上映信息上,六成以上的觀眾「非常關注」或「比較關注」相關資訊,「電影購票網站/APP」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首要渠道,其次是微信,以及優愛騰等長視頻網站/APP、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最後是微博、豆瓣、知乎等平台。
隨著社會各界復工復產,3月份人均觀影量(非影院)也比2月份數據略微下降,僅為6部。
02
疫情期間,觀眾情緒由焦慮轉為期待,對影院消費仍有顧慮
隨著武漢的解禁、各地方疫情控制情況轉好,人們的積極心理有所恢復,但對於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的戒備心仍未完全消除。
經過調研,貓眼研究院發現,與2月份的「感動」「擔憂」「焦慮」心理占主流不同,進入3月,觀眾 「期待」疫情結束的占比顯著提升,環比增長38%,同時「缺乏安全感」也降低了10%,證明這個階段,公眾對於疫情控制抱有信心,安全感與日劇增。
而對於長時間聚集的公共場所,公眾仍未放鬆警惕。在消費者安全感上,「宅在家裡」得分87分,商場購物、聚餐吃飯分別為67、62分,而電影院觀影為58分,僅僅高於外出旅遊。此外,在消費信心上,觀眾對電影院的消費信心低於餐飲業,但高於旅遊業。
03
公眾收入減少,影院及配套設施難迎消費暴漲
疫情期間,社會經濟運轉受到階段性的衝擊,貓眼研究院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大部分受訪者的收入造成了影響,這可能將間接影響電影市場的消費力,有六成公眾表示,2020年將減少「影院觀影」的消費支出。
另一組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院復工初期,對於普通人而言,觀影頻次不會有較大改變,而「每周都會去看」的重度影迷,觀影頻率還會略微下降。
而這也將影響更多依附於影院業態的恢復,從調研結果來看,預計在影院復工初期,主題體驗館、遊戲機、迷你KTV、按摩椅等消費都會有所衰減,飲品、小吃等消費影響相對不大。
04
衛生防控措施、票價優惠與新片上映
是影院復工後觀眾消費的三個核心影響因素
調研結果顯示,即使在政策指導下全國影院正式復工,但在初期,人們對於回到封閉空間觀影仍會有顧慮。為降低觀眾回到影院的戒備心,良好的衛生防控措施、優惠票價與新片上映,將有助於拉動影院復工後的觀影消費。
其中,近60%的觀眾表示,「影院防控措施」和「票價優惠力度」會影響他們走入影院的決策。
具體到防控措施上,除了測體溫、實名登記等措施,七成觀眾覺得百人以上影廳上座數量應控制在40人以下,座位數50-100的影廳同時觀影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座位數50以下的影廳同時觀影人數應在20人以下。
而在票價方面,七成觀眾對「11-30」元價格區間的接受程度較高,尤其是21-30元。而一線城市對「31-40元」價格區間的接受度為28%,明顯高於其他線城市;二三四線城市觀眾 對於「11-20」元價格區間接受度高於一線城市。
影院復工後的放映片單選擇,也影響著消費復甦的速度。貓眼研究院調研發現,喜愛「經典電影」的觀眾雖多,但願意為此前往影院的觀眾比例並不高,無論上映經典國產電影還是經典國外電影,「肯定會去」影院的觀眾不足20%。
相比之下,「新上映且口碑好的電影」將為院線票房帶來可觀增長,有55%的觀眾表示,有此類影片「肯定會去」影院觀影,相反,「可能不會去」和「肯定不會去」的觀眾占比只占7%。
05
片單偏好各有不同:
年輕、低線城市觀眾傾向於經典影片,
年長、一線城市觀眾更期待新片
在影片選擇上,不同觀眾傾向有所不同。
對於問卷中提供的重映的經典影片片單,年輕觀眾與低線城市觀眾的觀影興趣更高。其中國內經典影片,《流浪地球》、《戰狼2》和《少年的你》期待值更高。國外影片中,《復仇者聯盟》系列、《這個殺手不太冷》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名列前茅。
而《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緊急救援》和《奪冠》等原定春節檔上映的新片,明顯具有較高人氣。
不同性別、不同線城市的觀眾,對不同影片喜好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期待《唐人街探案3》的觀眾中,25歲以下的女性觀眾占比達92%,明顯高於其他觀眾群體,期待《奪冠》的觀眾中,女性觀眾、一二線城市觀眾占比更高,而期待《拆彈專家2》的男性觀眾則占比更高。
國外新片中,《花木蘭》、《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小婦人》成為觀眾期待值最高的三部影片,而在年齡層面上,年長用戶對國外新片期待更高。
在觀眾自發提及的想看片單中,《復仇者聯盟》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大話西遊》、《少年的你》、《鐵達尼號》、《阿凡達》、《唐人街探案》系列,及《霸王別姬》等影片均有一定熱度。
06
七成以上觀眾過往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
但對單片價格敏感度高
調研結果顯示,有七成觀眾過往曾為線上觀影而付費(不止於疫情期間),對於這種模式,男性觀眾選擇「完全可以接受」的比例更高。但觀眾對於線上觀影的價格較為敏感,接近九成觀眾對單片價格的接受範圍在10元以下,其中近七成觀眾接受度在5元以下。
結語:
從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發布的第二期觀影意願跟蹤調查來看,隨著國內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觀眾的觀影意願強烈、安全感有所提升,但收入減少的不爭事實,或將影響電影產業上下游的恢復。
未來,待電影行業正式復工後,良好的影院防控措施、票價優惠補貼、高口碑的新片上映等,將有效增強觀眾觀影信心和興趣度,有助於拉動影院復工後的觀眾觀影消費。
來源:貓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