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科協等主辦的「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與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今天下午在科學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專家共同探討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中醫藥的現代化等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介紹,全國共有91.5%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了中醫藥,其中江夏方艙醫院100%的患者服用中藥,轉重率為0%,而方艙醫院整體的轉重率在2%-5%。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認為,江夏方艙醫院實現零重症的例子帶來啟發,接下來面對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零重症的治療思想非常重要。中醫以預防為主,把疾病控制在早期,不發生重症化,降低病死率,這樣「治未病」的中醫治療思想也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得以體現。張文宏指出,上海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貫徹了中西醫結合診療建議方案。目前,中醫學的研究充分地引入了一些西醫中常用的現代醫學的機制,比如,很多中藥科學家已經開始做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介紹,上海本次共派出252名中醫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其中,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雷神山醫院兩個重症病區,共收治201名患者,中醫藥使用率100%。上海本土新冠中醫藥治療率達到92.3%,明顯縮短了患者的核酸轉陰時間、中位熱程、平均退熱時間。在近期的境外輸入病例當中,中醫藥治療率也超過85%。「中醫綜合療法確實可以起到療效好、費用低、康復快、住院天數短,服務特色鮮明」。徐建光說道。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顧赬琳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