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時候,可以說是禍不單行,不僅國內災荒連連,而且外部邊患頻繁。
在這種時候,崇禎皇帝想的不是放糧賑災,而是加大盤剝力度,導致老百姓只能起來造反。
以致當時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也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中終於倒下。
在推翻明朝統治過程中,起到最直接作用的就是李自成。
正是他親自帶兵打進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宣告了明朝的徹底滅亡。
他之所以能夠從小驛卒當上義軍首領,並繼而坐上大順國皇帝,與他當初「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贏得百姓支持不無關係。
然而到了北京以後,他只當了42天的皇帝,就如同喪家之犬、倉皇逃出北京,淪為了歷史的笑柄。
想要知道其中原因,只要看看他在這42天裡,究竟都乾了些什麼,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按理說他也是窮苦出身,因此才會在起兵時,想到要替農民出頭,他的口號簡單明了,也能贏得百姓擁護。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他當了皇帝以後,就立馬忘記了自己當初受的苦難。
為了自己登基大典,根本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這是導致百姓反對他的第一個理由。
李自成一進北京之後,就一直在籌備他的登基大典,對於李自成來說,雖然他推翻了明王朝,但是卻依然改不了小農思想,剛剛進了城就忘了自己吃的苦,在天下還未平定之際,竟然就開始準備自己的登基大典了,於是他早早的搬進了皇宮之中,派人四處搜捕崇禎皇子的同時,夜宿龍床,還搶掠了很多妃子和宮女,不久之後,李自成就完全變了,不僅對臣下擺起了架子,而且還動輒疑心疑鬼。
如果說籌備堂皇的登基大典只是他的小農意識在作崇的話,那他急急忙忙搶奪民間美女,用來充斥自己後宮的行為,就讓更多的老百姓反感了。
老百姓心裡的希望,是讓他帶大家脫離苦難,而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縱情聲色、貪圖享樂。
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還不如崇禎皇帝,人家只有一個正妻,老百姓憑什麼擁戴這樣的皇帝呢?
第三點,如果這僅是他滿足個人私慾也就算了,他竟然放縱自己的部下燒殺搶掠、禍害百姓。試問他們的行徑,與土匪、強盜又有什麼區別呢?
大順軍入京之初,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所以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很快,李自成就沉溺在了當皇帝的美夢之中,縱容農民軍拷掠明官,四處抄家。更是放縱手下燒殺搶掠,京城中稍微富裕一點的京官、紳士、地主便遭到肆意劫掠,有錢搶錢,沒錢搶人。而李自成對明朝舊臣非但不加以利用,反而輕易踐踏侮辱,輕則用刑,重則滅族。
既然他不能保護老百姓,那麼老百姓自然也不會保護他。因為像強盜一樣的官府,他的命運自然是不會長久的。
第四點,就是李自成當上皇帝以後,根本沒有想到要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是躺在功勞薄上坐享其成。
事實上他們當初打進北京如此順利,是因為周邊的軍隊都到關外禦敵去了。
而南方除了有張獻忠的義軍,還有為數不少的明朝軍隊,即使清軍不入關,他的皇位也怎麼可能坐得安穩呢?
第五點,就是李自成在處理吳三桂的事情上,採取了最錯誤的一種辦法,他不僅縱容手下霸占了陳圓圓,還把吳三桂家人給殺死了。
原本吳三桂正是投鼠忌器,看到這種局面,怎能不憤怒、不報復?
可以看出他在這42天裡,就沒有幹什麼正經事,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