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對武漢市第八醫院副主任藥師、江岸區民革黨員陳永立來說,是個異常艱難的日子。
2月24日凌晨,母親走了,然而陳永立自2月10日送母親在武漢協和醫院做完手術進入ICU搶救以來,沒能守候在老人身邊,她還在自己的崗位上忙得不可開交。
她來不及傷心哭泣,因為這是武漢抗擊疫情總體戰、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前線正在吃緊,新冠肺炎病患人數仍在上升。身處前線藥房,面對窗口排隊的病人,以及身著防護服全副武裝的護士醫生,陳永立的腦子裡不停地提醒自己,「我是藥劑師,不能分神!」
陳永立原來的崗位在住院藥房。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住院部藥房的醫生,陳永立本來可以不用第一時間衝到一線。然而,面對疫情初期的混亂狀態,看到很多同事因感染而病倒及隔離,她和住院藥房的同事們站了出來。
她說:「我是一名民革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災難的來臨,不能退縮!」門診藥房由於病人增多,用藥量大,整個房間密密麻麻的堆滿了藥品,只剩下容一人通過的過道。由於新冠肺炎患者留院有多種形式,面對一個科室來取藥,需要在多個系統上切換操作多次,操作難度和工作量都比平時大了幾倍。
疫情期間,直面患者,門診藥師也都必須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同很多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一樣,因為防護物資短缺,陳永立穿上後就要堅持到下班。因此在工作的6個小時內,她不能吃、不能喝,甚至為了不上廁所,在上崗前的2個小時也吃喝很少。每次上崗提前一小時,穿戴防護裝備;下崗後一小時,是消毒時間,每天的工作時間實際上比平常要多出很多。
就在2月10日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陳永立87歲的老母親住進了武漢協和醫院。原來老人家胃痛已經好多天了,一直不想麻煩女兒,自己吃了點胃藥扛著。眼看著病情越來越重,才被送到醫院,當晚12點多進入手術室,凌晨3點被送進了ICU。
「我媽媽住我樓上,疫情期間,考慮到她抵抗力差,我每次就站在她門外交流一下,從門縫裡給她送藥、送水果。她知道我愛吃臘魚,也把魚蒸好從門縫裡遞給我。就這一次沒想到病得這麼重,她知道我正在一線抗擊疫情,一直不告訴我。」陳永立想到這一點,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她永遠都是先人後己。」
作為身處一線的戰士,陳永立只有抽空去到母親的床前,拜託醫生鼓勵媽媽,挺過術後關卡。她哽咽著說:「有醫生照顧她,我去了也沒用,我有自己的陣地。」
2月24日凌晨,陳永立送走了母親,迎接她的仍然是一天高強度的工作。等從崗位上退下來,慢慢走過陰雨綿綿空無一人的街道,她才仿佛回到了現實。在這個當口,一切事情都是從簡的。陳永立每天還是提前一小時到達崗位,穿戴好防護設備,做好準備, 六七個小時內不吃喝,不上衛生間。她知道,再堅持一段時間,勝利一定會到來。
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陳永立這樣的醫務工作者,像陳永立母親這樣甘於忍耐、默默支持前線的偉大人民,抗疫才一定會取得勝利! (容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