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各民主黨派中央大會發言(摘登)

2020-05-28     團結報黨派e家

原標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各民主黨派中央大會發言(摘登)

何報翔委員代表民革中央發言:

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

何報翔委員24日代表民革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呼籲,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和衷共濟,排除萬難,共同反對「台獨」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開創兩岸同胞的美好未來。

何報翔說,「台獨」勢力從未停止過興風作浪,但祖國統一的洪流依然滾滾向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底氣戰勝艱難險阻,有信心應對風雲變幻,有責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能力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何報翔代表民革中央強調三點: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九二共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不可動搖的基礎。任何分裂祖國的企圖和行徑絕不會得逞。

——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順應歷史發展大趨勢。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祖國大陸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台灣同胞。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誠摯盼望台灣同胞撥開陰霾,寶島也一定還是璀璨的「寶島」!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努力促進民心相通。堅定不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不斷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堅定不移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將相關舉措等進一步落到實處;堅定不移深化兩岸同胞情感融合與心靈契合,不斷增加台灣同胞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滿足台灣同胞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程紅委員代表民盟中央發言:

「健康中國」從兒童青少年健康開始

程紅委員25日代表民盟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視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關係著家庭的幸福、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形勢不容樂觀,大力提高全民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非常迫切和必要。

程紅說,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二十多年下降,33%的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隱患,小眼鏡、小胖墩、小糖人和心理衛生等問題較為突出,大多與不良行為習慣、缺乏體育運動、體檢不到位等直接相關,深層次原因則在於我國尚缺乏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質監測和干預體系。

程紅建議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以學校為基礎的健康普及教育,並與愛國衛生運動結合起來,促進兒童青少年從小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檢查力度,建立科學的專項督查、抽查和公告制度。修訂完善與新時期相適應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出台針對未成年人科學飲食與使用電子產品的限制性法規等。

程紅建議將學生體育教育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開足開齊體育課程,修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地和器材配備的基本標準,加大相關財政經費投入。

程紅還建議將兒童青少年體檢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由衛健部門牽頭、教育部門組織、醫衛機構實施。構建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大數據平台,完善體質監測、預警、評價等綜合管理機制,據此提供精準防控干預措施,實現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

周漢民委員代表民建中央發言:

增強中心城市動能 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

周漢民委員25日代表民建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視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態。要加快中心城市發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

周漢民說,中心城市發展還存在核心功能和定位特色不夠突出、都市圈行政壁壘限制一體化建設進程、社會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不足。

周漢民建議系統規劃,錨定中心城市發展方向。更加重視中心城市建設的合理布局和特色顯現。研究評估方法,確定指標體系,達到標準後再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堅持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結構,因城施策,打造不同城市名片。

周漢民建議深化改革,釋放中心城市發展活力。明確中心城市引領區域經濟發展主體地位,根據趨勢適度增減用地指標,保持相對開放的人口政策,使人口集中度與經濟集中度相一致。加強區域間協商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提升治理效能,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權,完善容錯機制。

周漢民建議推進都市圈一體化,優化中心城市發展環境。加快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避免無序擴張。建立通達、便捷、密而高效的交通運輸網絡,擴大配套性強的基礎設施投資。發揮各地比較優勢,促進產業合理分工協作。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建設智能生產、智能生活和智能治理有機統一的智能城市。

張雨東委員代表民進中央發言:

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張雨東委員25日代表民進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視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主要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要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張雨東說,多年來,社會各方積極行動,全民閱讀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應看到,我國全民閱讀還不夠普及,更不夠深入,閱讀還沒有成為社會風尚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張雨東說,應重啟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儘早以行政法規形式,對全民閱讀的管理體制、財政投入、指標體系、重點任務、社會參與,以及弱勢群體的閱讀權益保障等重要事項作出規定。應在國家層面設立「全民閱讀節」。

張雨東說,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個方向,主動引領,把閱讀人類文化的共同經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結合起來,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包括各級政協委員在內的知識分子群體,應自覺做好「領讀人」的角色,承擔閱讀倡導、價值引領的責任。

張雨東說,出版、傳媒機構要提高出版質量,與科研機構、專家學者攜手,做好優秀圖書的總結提煉、研究闡釋、深度解讀、傳播推廣。圖書館、書店、閱讀推廣機構等應加強圖書推介活動的力度。大中小學要積極開展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團隊共讀活動,用書香校園帶動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機關建設。充分利用數字閱讀的優勢,把讀書會搬到網際網路上。要為弱勢群體和殘障人士提供閱讀支持,推進閱讀公平。

曲鳳宏委員代表農工黨中央發言:

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

曲鳳宏委員24日代表農工黨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表示,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對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進行科學核算,嚴格控制水資源開發,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曲鳳宏說,人多水少是我們的實際國情,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受損這三大問題日益凸顯。應當以水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節水優先這個關鍵,通過全產業、全過程、全人群三個維度的系統發力,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以水資源的最大剛性約束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曲鳳宏建議:第一,統籌江河湖泊的水量分配,明確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生態流量管控指標、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地下水監管指標,把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作為節水的關鍵舉措。第二,應大力發展節水技術,圍繞用水計量、灌溉高效、漏損防控等重點領域,加強節水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研究。第三,加快水權、水市場化改革,以節水定額標準體系為基礎,建立反映市場供求、水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價形成機制。第四,加快補齊貧困地區的防洪、供水和生態修復的短板弱項,奮力解決貧困地區涉水基礎設施薄弱、民生水利發展滯後的問題。第五,嚴格執行水法,依法開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工作。

閆小培委員代表致公黨中央發言: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深化「一帶一路」創新合作

閆小培委員25日代表致公黨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視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面對疫情衝擊下的全球新形勢、新變化,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創新合作。

閆小培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一帶一路」倡議承載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與追求,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更進一步驗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價值。

閆小培說,應加強統籌,編制中長期規劃,把「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列入「十四五」國家科技計劃;強化外交、科技與經貿政策協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跨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格局,加強發展戰略、政策實施、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溝通與協調。

閆小培說,應加快「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實施。加強科技人文交流,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進一步擴大沿線國家科技人員來華學習培訓。結合沿線國家重大科技發展需求和科研基礎條件共建聯合實驗室。打造一批主體功能突出、企業參與活躍的國際創新園和孵化園。完善技術轉讓體系,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閆小培說,應著眼人工智慧、生命科學、高端製造、現代農業等前沿領域,超前部署合作項目,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合作組織,與沿線國家合作開展重大工程科技攻關。完善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多元融資體制,重視推動創新合作規則和標準建設,促進沿線國家規則、標準對接,更好實現「軟聯通」。

葛均波委員代表九三學社中央發言: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

葛均波委員24日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新時代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業的良好機遇,要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

葛均波說,科技工作者要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社會需求,緊跟國家戰略,牢固樹立正確的科技價值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和偉大鬥爭中。

葛均波說,科技工作者要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要完善與基礎研究特點相適應的保障、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大高校和科研機構保障性經費撥付力度,建立穩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機制,讓「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專注得到更多褒獎。

葛均波說,科技工作者要甘為人梯、獎掖後學,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應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甘為人梯、提攜後輩精神,重視人才隊伍培養,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幫助他們牢記使命、加強協同、成就事業。

葛均波說,要進一步健全激勵科技工作者幹事作為的體制機制。應尊重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動主體地位,進一步補齊科研管理短板,創新支持方式,加大基礎研究、跨學科研究激勵力度,提升科技工作者獲得感,切實發揮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作用,把科技生產力充分釋放出來。

連介德委員代表台盟中央發言:

支持台資企業健康成長 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連介德委員25日代表台盟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視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要支持台資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健康成長,從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厚植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

連介德說,截至目前,祖國大陸累計批准台商投資項目超過十萬個,台資企業呈現出層次和質量不斷提高、與當地經濟表現出較高融合度、示範效應吸引大批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創業就業等良好發展態勢。疫情防控鬥爭中,很多台灣企業家捐款捐物,想方設法復工復產,同氣連枝,共克時艱。

「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連介德說,「台獨」勢力變本加厲地「以疫謀獨」,不斷製造兩岸隔閡。決不允許這種倒行逆施斷送台灣同胞的未來和希望。幫助台資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持續發展,做大做強,將有力地打破阻撓與封鎖,使更多的台灣鄉親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祖國大陸各級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感受到大陸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連介德建議,完善和優化「31條」「26條」等措施及各地相關實施細則,確保惠台政策更加精準,發揮最大效用;多措並舉,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解決好融資、用工等實際問題;在制定產業政策、編制投資項目目錄時,鼓勵台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穩定外銷市場;進一步引導台資企業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幫助其擴大內銷市場,實現根植大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8-NXHIBfGB4SiUw4Y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