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植保」生薑病蟲害圖譜以及防止辦法(姜農必看!)



生薑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多種病蟲害,很多農民發現生薑生長不正常後,卻不知道生薑到底遭遇了什麼病蟲害,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藥防治,現將生薑病蟲害圖譜及防治技術整理編髮,希望能為姜農提供幫助。



生薑斑點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較小,發病初期葉片反面呈水漬狀,正面呈黃白色,棱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病斑中部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布,影響光合作用,植株長勢減弱或停止生長,發病中心明顯。

生薑斑點病的防治方法:有條件的要避免連作,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加強健苗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田間調查及早發現病株,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或30%愛苗(苯甲*丙環唑)乳油4000---5000倍液,乙蒜素1500倍噴霧,每畝用液50公斤,對發病中心進行重點噴霧,隔6-7天噴一遍,連續防治3-4次,防治效果達80%以上。



姜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水漬狀小斑,後向下向內擴展成橢圓形至不規則形褐斑,有時具輪紋,常見數個病斑連成大的斑塊,最終葉片變褐乾枯。潮濕時病斑表面散生小黑點。

姜炭疽病的防治:一是要合理施肥,清溝排漬;噴洒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健壯;及時清除病葉,減少田間侵染源;同時可與非姜科、非茄科類作物輪作。二是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每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4.6-33.6克,或50%硫懸浮劑200-300克,或10%雙效靈水劑200-500ml,或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37.6-75克,對水噴霧,隔10-15天1次,連續2~3次。



姜瘟病是土傳病害,在姜塊膨大期最容易發病,導致植株枯死,並迅速蔓延。姜瘟病要以防為主,一旦染髮病,就很難控制,也很難治癒。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

一、姜種消毒。在種植之前,用600倍80%多菌靈水溶液浸泡姜種2--3小時,撈起晾乾水分後再種植,以殺死吸附在姜種上的病菌。

二、土壤消毒。種姜的土地,在種植前挖穴時,用600倍80%敵磺鈉水溶液,淋種植穴內的土壤。每穴淋1—1.5千克左右。在種植後培土覆蓋姜種時,再用1000倍80%代森鋅水溶液噴洒所覆蓋的土壤。以殺死吸附在土壤中的病菌。三、藥液灌根。在姜苗露土後,用600倍 50%五氯硝基苯灌根每株灌2千克左右,均勻灌在姜苗根部周圍的土壤中。

四、施生物菌肥。結合培土施肥,在每次施肥時加入生物菌肥同施。每次每株施50克左右。能提高植株抗姜瘟病的能力,有效地抑制姜瘟病的發生和為害。

五、葉面噴藥、葉面追肥。在姜生長發育過程中,老發病區每15--20天葉面噴藥一次。可用1000倍0.5%二甲基二硫醚、1000倍80%代森錳鋅、1000倍天然芸苔素、1000倍胺基酸糖磷脂混合液等,均勻噴濕所有的莖葉,以開始有水株往下滴為宜。既能殺蟲防病,又能補充營養,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主要為害葉片,葉斑初為褐色小點,後葉兩面病斑擴為梭形,形似眼睛,故稱眼斑或眼點病,病斑灰白色,邊緣淺褐色,大小5-10×3-4㎜,病部四周黃暈明顯或不明顯,濕度大時,病斑兩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狀物。 

姜眼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強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植株抵抗力。

2、藥劑防治 田間噴洒30%鹼式硫酸銅膠懸劑3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可兼治生薑其它葉斑病。



治療辦法;2%阿維菌素乳油+葉枯唑粉劑進行灌根





莖基部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演狀斑,逐漸擴大,葉片發黃。發病後期病斑環繞莖基部一周,導致莖基部組織逐漸腐爛。由於水分、養分運輸受阻,地上部主莖由上而下乾枯死亡,葉片發黑脫落,呈枯萎狀,濕度大時扒開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見白色棉絮狀物,嚴重時開始死株,危害極大。

防治辦法

1.選用無病蟲、無霉爛的種塊,防止病蟲傳播,保證苗全苗壯。播種時,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種,也可每100公斤種子用50%的多菌靈200克,對水100公斤,浸泡4-5分鐘,晾乾後待播。

2.土壤消毒處理。在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整地時每畝選用70%的托布津、50%的多菌靈、50%的敵克松或福美雙1-1.5公斤拌細土30公斤撒施在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進行消毒,可預防土傳病害。

3.合理輪作倒茬。與禾本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倒茬,防災避害。

4.科學用肥,改良土壤。大姜喜歡透氣性較好的土壤,每畝可用硫酸鉀型「免耕肥」100公斤和腐熟好的土雜肥2500公斤,「翻家家」1公斤,「鋅家家」1.5公斤,以施基肥為主。

5.壟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地下莖生長。按1米寬做壟,壟高20厘米,當苗高30厘米時,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塔成人字架,促進通風、透光和溫氣流動,促進葉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發病初期用「多用途「250倍液加天然芸苔素「碩豐481」,或噻唑鋅500倍液灌根或葉噴,也可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75%的百菌清1000倍液、50%的多菌靈、50%的托布津和86.2%的銅大師500-800倍液,在發病部位灌根,每株灌50-100毫升,每10天灌一次,連灌2次即可。


主要為害地下塊莖。塊狀肉質莖發病,呈水漬狀潰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漿液溢出。因地下部腐爛,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濕腐,病重時根、莖呈糊狀軟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發出惡臭味。

防治措施:

選地勢高燥的地塊種植,一般地塊應高畦或高壟種植。精細翻耕土壤,整地並施足充分腐熟的糞肥。選用無病健康種姜,適時栽種,精細栽種,儘量減少傷口產生。注意地下害蟲的防治。農事操作不要傷及土中肉質塊莖。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田間濕氣滯留。發現病株及時拔(挖)除,燒毀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後填新土封實。發病初期及時噴布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1:1:160波爾多液。



生薑葉枯病初期葉片呈暗綠色,逐漸變厚有光澤,葉脈間出現黃斑漸漸擴大使全葉變黃而枯凋,病斑表面呈黑色小粒點狀。主要危害葉片,病葉上開始產生黃褐色枯斑,逐漸向整個葉面擴展,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

1、注意肥料的合理配比,在施用氮肥的過程中也要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

2、藥物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於發病初期全株葉面噴霧防治,隔7~10天噴一次藥,連噴3次。

3、在生產中要避免連作,可行的情況下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4、低洼地最好不種姜,姜田應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地塊。



斜紋夜蛾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以幼蟲食生薑葉、花蕾、花和果實,大發生時可將全丘植株吃成光杆,造成嚴重損失。該蟲1年可發生多代,幼蟲4~6齡為暴食期,晝伏夜出,主要危害期7~10月。

應抓住幼蟲1~2齡的有利時機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BT乳劑50毫升,在氣溫20℃以上使用。也可用90%敵百蟲或20%滅幼脲1號500~1000倍液噴霧,或用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噴殺。


大姜鑽心蟲。它還有很多名字,姜螟、玉米螟,老百姓還叫它「截蟲子」。要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在螟蟲未進入莖稈之前用藥劑噴洒植株,可以葉面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蟲啉1000倍液等。防治鑽心蟲進入莖稈為害,增加防治難度。

該幼蟲在2齡前抗藥性最強,所以應提倡治早治小,適時進行噴藥防治。可選用5%甲維鹽WG3000倍或1.8%阿維菌素EC1500倍以及20%丁醚脲·蟲蟎腈SC1500倍與24.3%甲維·丙溴磷EC1500倍混用防治姜螟均能取得優異的防治效果。


來源聲明:由網友進行內容整理,僅供參考。

原創: 老白菜

來源:好農人生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