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這種病的高發期,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2019-07-11     醫學界兒科頻道

防治要點醫生整理好了!

入夏後,門診發熱的孩子急劇增多。

小一點孩子口水趟趟,大一點孩子指著喉嚨說痛,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皰疹性咽峽炎導致的。而不少家長得知自己孩子被診斷「皰疹性咽峽炎」的時候,都有種如臨大敵的感覺。

皰疹性咽峽炎是啥?

簡單地說,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

所謂的腸道病毒,其實主要就是柯薩奇病毒A 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

而且,這類病毒屬於RNA病毒科(這點比較重要)。

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口痛、咽峽部皰疹,小嬰兒因口痛影響進食,少數可並發高熱驚厥、腦炎等。

圖片來源網絡

我家孩子怎麼會得這個病?

這是很多家長會問的問題。

但在門診有限的時間內,實在很難說清楚,只能模糊地回答一句「被傳染的」。

然後家長們又有了更大了疑問,「被誰傳染的?」、「怎麼傳染的?」、「我家還有其他孩子,會不會也被傳染了?」等等問題,如同打開了疑惑的大門一般。

今天借這裡,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捋一遍。

1 在上個問題中,我們知道了皰疹性咽峽炎的罪魁禍首是腸道病毒

2 四季都會發生,春夏季節高發。

3 潛伏期為3~5 d。疾病初期即可從糞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檢出陽性率達高峰,以後逐漸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續1~3 周,糞便持續排出病毒可長達2~3個月,感染後持續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廣泛傳播[1]

4 人群普遍易感染[注1],而6歲以下兒童的臨床表現更加明顯。

注1:羅列這4點,就能解釋上面家長的各種疑問了,其實在這個本身就是高發的季節,特別是6歲以下在幼兒園群體生活的兒童中,該疾病的傳染性是很強大的,因為它會通過呼吸、消化兩大系統傳播。而那些單獨生活在家中的嬰兒很大一部分也可以通過家長們自身傳播過去,雖然家長自身臨床表現不明顯。

如果對上面文字描述還是不太明白的,可以直接看下面的圖也就清楚了

「皰疹性咽峽炎」就是「手足口」嗎?

在門診可以經常看到不少家長得知自己孩子被診斷「皰疹性咽峽炎」的時候,神情一下子就變了,有種如臨大敵的感覺,馬上追問「就是手足口病嗎?

家長們有這種擔憂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這些年在手足口病的爆髮式洗禮下,大家對這個疾病或多或少有點心理陰影了,更何況「皰疹性咽峽炎」跟「手足口病」又如此的相似。

首先,它們感染的病毒是同源的,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其次,手足口病的病程初期可能只表現為咽峽部的皰疹,過幾天才會出現手足臀部的皰疹。因此早期想當然地認為只是皰疹性咽峽炎而忽視了病情進展的話,悲劇就有可能發生。

不過也不用談病色變,畢竟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自愈性疾病,正規治療,做好病情觀察,全身和咽部症狀體徵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1]

那麼,具體怎麼治療?

其實關於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門診中碰到家長主要糾結在兩點:要不要用抗生素?要不要用抗病毒藥物?

1、要不要用抗生素?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就了解到了,皰疹性咽峽炎是腸道病毒感染導致,並且具有自愈性,因此抗生素不是首要選擇。

另外部分病例病初血常規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及C反應蛋白升高;建議次日複查以上指標,若明顯下降或正常,無細菌感染的依據,則無需使用抗菌藥物。[1]

2、要不要用抗病毒藥物?

目前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不應使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等藥物治療皰疹性咽峽炎,此類藥物是抗DNA病毒藥物,對RNA病毒無效(別忘啦,我們開頭說了腸道病毒屬於RNA病毒科)。因此,此類藥物不應用於治療皰疹性咽峽炎。[1]

那麼利巴韋林呢?

不常規推薦利巴韋林治療皰疹性咽峽炎。利巴韋林靜脈滴注10~15 mg/(kg·d)早期使用可能有一定療效[1],但是考慮到其不良反應以及生殖毒性,筆者認為這種輸液治療方式還是能不用就不用吧。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自愈性疾病,全身和咽部症狀體徵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1]。但我們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1)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離,居家隔離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3)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

(4)口腔護理,飯後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5)發熱患兒護理,衣被不宜過厚;鼓勵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勤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症狀,以便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6)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適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

(7)病情觀察,密切觀察體溫,警惕高熱驚厥發生;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況和飲食狀態,如有無精神差、嗜睡、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等。

(8)注意併發症的發生,比如腦炎、心肌炎等。

參考文獻:

[1]《皰疹性咽峽炎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

為了進一步了解粉絲特點,更好地向您提供有趣有料的醫學資訊,我們邀請大家動動手指做個小問卷,只需要5秒鐘哦。感謝您的參與!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楊凱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N92_2sBmyVoG_1ZO8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