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陸續復學,醫療系統需嚴陣以待
1 「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
成為多國關注的焦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截至4月23日,該國已確診50名兒童新冠肺炎感染。其中,1歲或以下的,有8人;1-6歲者,13人;7-12歲的,22人;另有7人為13-16歲。住院時間最長的,是1名3歲女童,自3月24日確診至今一直在院治療。
同時,日本東京濟生會中央醫院稱,其附設的幼兒照護中心暴發嬰兒群聚性感染事件,已有8名嬰兒確診。究其原因,可能是該機構一名護理師稍早前染疫,傳染給嬰兒。
日本東京濟生會中央醫院稱,其附設幼兒照護中心暴發嬰兒群聚性感染。這是日本首個嬰幼兒群體性感染事件。/日本放送協會(NHK)截圖
「我們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出現一名需要重症監護的新冠肺炎患兒,其背後可能約有2381名感染兒童。他們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或正在接受治療。若無有效應對,很可能對醫療系統造成衝擊。」美國時間4月22日,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傑森·薩勒密(Jason Salemi)告訴醫療網站WebMD。
傑森·薩勒密所說的這一研究,由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美國婦女獨立社會調查研究所等機構聯合完成。旨在呈現美國當下的兒童新冠肺炎感染全貌,並推測到2020年底,兒童總體感染數和危重症數,以及可能對美國醫療系統造成的影響。
相關結果已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管理與實踐(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雜誌。
據稱,這一研究的理論基礎,是2月初,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布的《新冠病毒在中國暴發的特點及重要經驗》(以下簡稱《經驗》):在中國CDC收集的72314例新冠肺炎病例中,1%的患者年齡為9歲或以下;另有1%患者年齡為10-19歲。
「我們結合北美註冊機構線上兒科重症監護系統數據,發現3月18日-4月6日,美國共有74名新冠肺炎患兒被兒科重症監護(PICU)收治。2歲以下者占30%;2-11歲占24%;12-17歲占46%。」傑森·薩勒密說,基於中國報告和美國人口總數,推算得知美國或有176190名兒童(0-17歲)感染新冠病毒(約為1:2381)。大量輕症或無症狀感染患兒未被發現。
研究還推論得出,到2020年末,若美國總人口中有25%感染新冠病毒,那意味著,或將有5萬名新冠肺炎重症患兒,被轉入PICU。其中,5400人病情危重,需進行機械通氣。
「我們建議所有的州衛生部門和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按年齡報告確診病例。以每5年為一階段,設置不同年齡組,進行健康監測,並及時公開這些數據。」研究稱。
2 荷蘭研究反駁:
嬰幼兒只是病毒接收者
荷蘭抗疫智庫機構、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所(RIVM),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兒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扮演著「邊緣角色」的作用,感染幾率小、症狀輕。「他們不是病毒散布者,只是接收者。」
RIVM指出,3月中旬,荷蘭停課。當時,該國危機暴發管理小組就指出,此舉更多源於父母、老師和醫療專家的「過度」焦慮,而非對嬰幼兒感染的擔憂。
5周過去。荷蘭累計確診0-14歲新冠肺炎患兒,共124人,不到該國確診總數的0.3%。此外,需要住院治療的0-4歲患兒,為38人。其中多數是出於預防性考慮,顧及年齡太小而收治入院。
此外,該國公共衛生保健服務機構(GGD)在研究荷蘭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路徑時,未在小學或託兒所附近發現任何傳染源。且,父母傳染孩子,比孩子傳染家長,多得多。
3月16日起,荷蘭學校停課,酒吧、飯店等停業。圖為荷蘭鹿特丹一所空蕩蕩的學校。/Reuters
3 危重症患兒一旦激增,
醫院壓力大
「我們無意做『吹哨人』。兒童仍是感染風險較低的人群。但如果就此覺得,孩子們很安全,那將大錯特錯。」 傑森·薩勒密強調,包括政府、醫療機構、兒科醫生在內,不能放鬆警惕,需注意4方面問題。
首先,新冠肺炎患兒將極大挑戰醫院診療能力。
美國約有兒童重症監護床位5100張,每百萬人口約0.018張。美國兒科學會於2005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PICU醫生/床位比為0.29-0.4:1,護士/床位比為1:2。基於此,若患兒數量,尤其是重症數快速增加,醫院恐面臨醫護和設備高度緊缺等問題。
這一問題亦存在於中國。《我國25省市兒童重症監護病房現狀調查(2019)》顯示,各地PICU分布不均,床位中位數為每家醫院20張,低於成人及已開發國家水平。此外,PICU醫生總人數為1074名,醫生/床位比為0.45:1,護士/床位比為1.33:1,人員數量相對匱乏。
其次,大量收治、隔離新冠肺炎患兒,或將增加醫院後勤、護理等方面壓力。
新冠肺炎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為10-20天,中位數為14天。由於許多醫院實施社交隔離策略,禁止訪客。醫院為照護患兒,需增加後勤和護理人手。這會導致醫院運營壓力劇增。
再次,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感染幾率較高。其家庭亦將面臨更大風險。
研究指出,服務業及藍領工作者的家庭,更可能生活在狹小的房屋內,需要和他人分享公共空間。且這些職業較難在家完成工作。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孩子和家庭內交叉感染風險。
最後,如果放鬆社交距離管控、學校全面複課,兒童感染可能會致全國感染數再次上升。
「現在就要制定計劃、想好對策。一方面,要繼續貫徹勤洗手等防疫措施。另一方面,醫院應該設計流程,以允許父母安全地陪護患兒。」傑森·薩勒密解釋。
1月下旬,在柬埔寨金邊,一群學生戴著口罩,依次排開,在校門口等待體溫檢測。/Getty Images
4 荷蘭複課後,
父母嚴禁進入校園
據美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報道,截至3月5日,全球至少有3億兒童因新冠肺炎停課、在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啟複課計劃。4月15日,丹麥的託兒設施、幼兒園及小學已經複課。
法國、荷蘭的複課時間皆定於5月11日。屆時,荷蘭會在課堂上,給每個孩子準備:消毒液、洗手液、紙巾和消毒噴霧。按照已公布的複課指導內容,學生在學校必須遵循固定的步行路線。不允許父母進入學校。
而在中國,部分省市的孩子們已重回學堂。4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和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學校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上,亦都支持複課。
張文宏稱,中國進入到常態化抗擊疫情的階段。接下來要防止在學校裡面出現二代、三代、四代病例。除保持社交距離外,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學校有效地啟動應急防控的流程,與所在地區的發熱門診醫院建立直接聯繫。
美國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里兒童醫院兒科重症監護中心醫學主任馬塞洛·馬拉科蒂(Marcelo Malakooti)評論傑森·薩勒密等人的研究稱,目前,關於兒童在新冠病毒傳播中扮演何種角色,醫學、科學界知道的仍很有限。「考慮到兒童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應該強調讓他們遠離老人、有慢性基礎疾病等高風險人群。」
他還補充說,對嬰幼兒來說,按時接種疫苗、定期接受體格檢查等,也有助於維護健康。
資料來源:
1.Jason L, et al. COVID-19 in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nsive Care Admissions, Estimated Total Infected, and Projected Numbers of Severe Pediatric Cases in 2020.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April 16 2020. DOI:10.1097/PHH.0000000000001190
2.Wu Z, McGoogan JM. Characteristics of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ummary of a report of 72314 cases from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AMA. 2020;323(13):1239-1242.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 《我國25省市兒童重症監護病房現狀調查》.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9,26(9) : 641-64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9.09.001
4.FOLAFOLUWA O, et al. A National Survey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Resour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2005;115;e382, DOI: 10.1542/peds.2004-1920
來源:「醫學界」微信公眾號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恆佳
責編: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bExsXEBnkjnB-0zFs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