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一歲大猩猩比一歲寶寶聰明?人類初期的無助,並非偶然

2019-10-14     龍寶育兒

人是最高級別的動物,智商凌駕於一切動物之上,所以人類能夠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擁有豐富的情感,而動物卻只有最基本的生存特徵,這種差別顯而易見,可是在人類的初期,卻不具備這種優勢,科學家就曾做過一個實驗,把嬰兒和大猩猩幼崽放在一起撫養,結果卻出人意料。

科學家做這個試驗的目的,就是看看人和動物之間在生命的初期,有什麼區別,他們把嬰兒和小猩猩放在一起撫養,也就是在相同的撫養環境中,觀察他們的不同之處,結果發現,一歲以內,大猩猩比人要聰明,能夠做出各種反應和動作,比如小猩猩看到撫養人後,能夠做出各種明顯的反應,他能夠自如地表達快樂和友好,在學習方面,嬰兒用勺子吃飯,總是會弄得到處都是,而猩猩卻能靈活運用勺子,精確無比地把湯送入自己的口中,猩猩還會開門,用杯子喝水,連上廁所也會向大人報告,猩猩動作靈敏,可是人類的嬰兒,卻處處落於下風,顯得笨拙很多。

人類的嬰兒在剛出生的那幾個月,基本上是吃了睡,睡了吃,一點反應都沒有,生活方面也不如小猩猩自主,他的脖子不能隨意地轉來轉去,所以即使把奶瓶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能吃到奶,小寶寶一開始不會翻身,更不會爬行,所以吃喝拉撒睡,一切都需要別人的幫助,甚至睡覺的時候,不把他周圍的被子清理一下,他還可能發生窒息,由此可以得出,人類在生命的初期,並不是最聰明的動物,相反,很多小動物生下來就會走路,會自主尋找奶源,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生存的本領,而人類生命初期的一年內,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他基本上無法生存,以此可見,人類的生命早期是非常無助的,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

人類早期的無助不是偶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個體在生命的早期是極端脆弱和無能的,生存本領還不如一些低等動物,在剛出生的前半年內,吃喝拉撒睡,一切都要求助於他人,而這些恰恰成就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情感撫養。

中國有句老話叫「七歲看老」,在六七歲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一生的行為發展模式,這就是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通常是0-12歲,其中情感撫養恰恰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所在,情感撫養是什麼?就是嬰兒所有的情感需要,都源於時時刻刻照顧他的那個人,撫養人不但要對孩子微笑和擁抱,還要輕聲細語地跟他說話,他餓了,渴了,難受了,高興了,都有人對他及時作出回應。

而這個人,通常是媽媽,在日復一日被照顧中,孩子跟媽媽建立了濃厚的依戀關係,他產生了安全感,形成了友好、溫和和親社會的種種性格,孩子出現各種正面的情緒反應,比如看到人會微笑,遇到人打招呼,能夠跟小夥伴一起愉快地玩耍,都在表明,孩子身邊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撫養人,相反,孩子情緒不安,容易受驚和急躁,對人產生敵意和怪異的行為,說明身邊的撫養人不固定,或者長時間沒有得到良好的情感撫養,這種情況可以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人格,這就是情感撫養的重要意義。

嬰兒在無助的時候,媽媽的溫柔照顧,輕言細語,擁抱和安慰,都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大特徵,人與人情感的建立,首先就是從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密無間開始,然後孩子認識了家人,鄰居,幼兒園的老師和朋友,以後是同學,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形成了自己的關係網絡,如果孩子沒有依戀的基礎,將來就會出現語言遲鈍,不善於表達的情況,由此導致不善於人際交往,內心孤獨等孤僻性格,變成一個冷漠的人,這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人類初期的無助,看似不能理解,實際上對人類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提倡媽媽親自撫養孩子,在孩子最無助的前三年,媽媽的付出是值得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情緒穩定,人格健全,他的一生都會在幸福安定中度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IyezG0BMH2_cNUgKe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