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老好人」賀弘文:他才是真正生性涼薄之人

2020-04-18   嫣然心扉

原著中,賀弘文是一個正人君子,明蘭曾經說過:「嫁人就要看品行的最低處,弘文哥哥的最低處是心軟。」用現在的話誇獎賀弘文那就是「老好人」一個。


然而賀弘文這樣的老好人才是真正生性涼薄之人,這樣的人看似比誰都心軟深情,可事實上這樣的人在一段關係中拎不清,自以為是好心,卻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盡的麻煩,是最涼薄之人。

01

賀弘文無論是在那個三妻四妾的時代還是現在,都是最合適的經濟適用男,嫁過去不用費盡心力伺候公婆,過門就是當家主母。

可是這樣的老好人卻是要不得,就像很多女孩找對象都會覺得:「他外表看起來老實,應該是個踏踏實實生活的人。」

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因為嫁給老好人,婚後生活才更加的痛苦。


賀弘文就是老好人的典型,既然不愛曹錦繡表妹,直接拒絕曹家的依附,幫助的方式有很多,卻偏偏要選擇看起來簡單實則最麻煩的一種。

曹錦繡一家回到京城找賀家,原本就是心術不正,他們想要的是依附賀家,這樣就可以再過回衣食無憂,花天酒地的生活。

賀弘文知道曹家的把戲,面對曹錦繡哀聲哭訴,依然非常受用。


「能見表哥一面,我便是死也值了!這些年我時長記得咱們小時候的事,午夜夢回,我最怕的是表哥忘了我。這下可好了,我見著表哥了,死也瞑目了。」

「娘說要表哥納了我,我如何干奢望,我早就不幹凈了,是個殘花敗柳,給表哥做個小丫頭吧,給你和盛姑娘端茶遞水,做使喚丫頭好了,只要能時時刻刻見到表哥便心滿意足。」

曹表妹的一番哭訴,既表達了自己對賀弘文的情愫,有表達了自己的無助與希望。


賀弘文在表妹的哭訴中,心軟下來,仿佛自己不答應了曹表妹就對不起兩人曾經的情分,於是賀弘文祈求明蘭:「明妹妹,你看錶妹她…。」

一句話,就把這個包袱直接甩在了明蘭身上,可是他忘記了,他自己才是真正應該解決問題的人。

曹錦繡真的有她所說的那麼可憐嗎?並沒有!曹錦繡曾經是集萬千寵愛為一身的嫡女,她的母親對待庶女是苛刻的,富貴時家中庶出的姐妹沒有享受過,受苦時卻跟著一起。


流放之後,因為家中沒錢,庶出的姐妹被賣給人家做妾,大赦之時曹家只是花錢把曹錦繡贖回,帶來京城,而其她的姐妹都留在那個艱辛之地。

曹錦繡之所以這樣哭訴,是因為她明白賀弘文的性格,內心不甘只是做一個妾,只是想先進入賀家,再用手段獲得賀弘文的心,一步步成為賀家的當家主母或者是把握住賀家的管家權。


可以說是賀弘文這種沒有原則的善良,使得曹家的胃口與人性的惡不斷的被增加,以至於賀家被曹家整的雞飛狗跳。


這一切說到底是賀弘文自己容忍的,如果他在一開始直接擺出自己的姿態,主動出擊,那曹家真的就能一直像狗皮膏眼一般貼在賀家上?

只是可惜出現問題,賀弘文只願意做縮頭烏龜,把問題推給別人,自己坐享好人名聲。


02

賀弘文對於明蘭不是真的愛,因為他明白這份婚約是合適的,所以當初面對表妹的事情時,他沒有出面解決,更沒有在乎明蘭所受委屈。


賀弘文這樣的老好人,沒有顧廷燁的果斷,沒有盛長柏的界限感,更沒有盛長梧的深情。

賀弘文不愛妻子,只是在合適的年紀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在沒有挑的情況下選擇了現在的妻子。

即使婚後妻子給他生了一兒一女,內外料理家,賀弘文依舊沒有給妻子多少溫情與庇護。


因此原著中描述賀弘文面對妻子與表妹扭打時的狀態:

曹姨娘被主母掐的生疼,想要撲在男子賀弘文的腳邊,被主母一腳踢翻,曹姨娘在地上滾著哭:「表哥,你就看著我這麼受打罵嗎?」

賀弘文站在門邊,依舊神色淡淡,好似眼前的這兩個女子的扭打跟他全無關係:「她是主母,你是侍妾,她要教誨於你,你好好受著便是,我累了先回去了。」


一番話就體現出賀弘文對於妻子的態度,她雖然看著妻子收拾表妹沒有阻攔,可是卻也沒有幫助妻子,畢竟妻子不是無緣無故的收拾曹表妹,而是曹表妹做了過分的事情。

曹表妹在賀弘文給母親守孝期間給他下藥,讓一個丫鬟爬上賀弘文的床。事後丫鬟診斷出懷孕的事實,這樣陷害賀弘文只是為了讓曹家有機會得到賀家更多的財產。

即使這樣賀弘文依然沒有想辦法整治表妹,給家庭一個平靜。


想當初林小娘被盛老太太發落到鄉下莊子中去,真正的原因是國喪期間林小娘設計盛紘,送給盛紘一個通房並且通房懷孕,這樣林小娘捏住盛紘把柄,以此要挾盛紘實現自己那些過分要求。

事後盛紘努力的修正自己,可是賀弘文面對算計自己的表妹,沒有任何的處罰,只是把問題交給了不愛的妻子處理。

這樣的婚姻最令人抓狂,但凡女方受不了想要提出分開,那麼局外人就會替老好人叫冤,說女子不知道珍惜。


可是局外人不知道女子的痛苦,一個丈夫不愛自己的妻子,即使妻子受到委屈也不會為妻子做什麼,這樣的婚姻,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可以眷戀的呢?

作家奧斯丁曾說:「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交流思想,也要交流感情。如果把感情關在自己心裡,也就相當於把對方關到了門外。」

可是與老好人賀弘文組成的家庭中,既沒有思想的交流,也沒有感情的交流,更多的是有距離的相敬如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