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寫結合,他筆下的美人非同一般(85幅)

2019-08-03   紅鯉魚文化



白伯驊筆下的人物融合寫生技法,又融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淡雅簡約。他是人物畫大師蔣兆和的入室弟子,繼承了蔣兆和大師細膩傳真,精緻嚴謹,刻畫傳神的畫風,同時又吸納了西畫的技巧從而使其人物畫更加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已逾七十的白伯驊一生追求生活的美,生命的美。他用手裡的畫筆,刻畫著一個又一個的人物,詮釋著這些人物詩意的生命。






白伯驊:1944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世家。,中國畫家,曾祖白恩佑,擅長書畫,為清代咸豐年間翰林。1965年夏,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專業學校。1972年師從著名人物畫大師蔣兆和先生,潛心研究中國人物畫直至1986年蔣先生仙逝,深得先生真傳。作品「盡精刻微」寫實傳神。

白伯驊跟隨恩師蔣兆和的十餘年,是他藝術生涯中的磨練期。蔣老曾以「盡精刻微,伯驊老弟作畫可遵此意」贈予愛徒。「盡精刻微」泛指盡其所能、精益求精、刻畫入骨、細微精緻。這裡蔣老要傳遞給愛徒的是:要盡最大之能事,來精確細緻刻畫畫面所需細微之處,通過這一手段來烘托渲染主題,使作品更達傳神之妙。


白伯驊始終把恩師的話謹記在心,他說:「先生所題贈的這4個字是我作畫、為人的座右銘。」因此,白伯驊在繪畫藝術上也深得蔣老真傳,用筆細膩精美,筆墨之間展現東方古典審美情趣,極力刻畫人物面部尤其是眼睛的神韻和精妙,所畫人物媚而不俗,眉目傳神。

他對自己的創作一向精益求精,每一幅畫作精心雕琢,絕不粗製濫造,這嚴謹的創作態度與其恩師蔣兆和一脈相承。


他甚至對選用的筆墨紙張也十分考究。使用的墨和硃砂均是乾隆年間的老墨、真硃砂,如今已很難找到;其他一些顏料也多是進口產品;作畫用的宣紙、皮紙中,有金地紙、銀地紙,也從國外購來。

因此,白伯驊的畫作「產量」不高。然而他並不在乎自己創作的數量,只求每一幅作品都呈現完美的視覺效果,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回眸一笑》

創作的《回眸一笑》,在著意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同時,適度誇張人物身材,淡化服飾,突出現代女性的嫵媚與文雅氣質,頗得觀眾好評。很多專家認為這是白伯驊在繪畫風格及題材上的創新突破。



嚴謹的畫風、傳神的筆墨讓白伯驊的畫作被收藏界所看好,市場拍賣價格也穩步上揚,並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榮寶齋的榮萬祥曾經對白伯驊這樣評價:「白伯驊算是難得踏實的一位有造詣的畫家。工筆畫吃力不討好,畫的人越來越少,白先生堅持了下來,把工筆與寫意結合,筆下的人物非同一般;在自成一家風格時又能不斷創新,難能可貴。畫家在市場上要站穩腳跟,白伯驊走的是惟一正確的一條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