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女畫家、中國花鳥畫創作院副院長趙上慧,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先後入北京畫院、中央美院研修,得到恩師王明明、楊延文、王成喜、賈廣健、蘇百鈞、紀清遠等著名畫家、教授親傳。她自幼習書,擅長工筆花鳥。
藝術之根在於傳統。她吸取中原文化的內在意味和西方文化的外在張力有機地融匯,把傳統繪畫的線條美與現代繪畫的色彩美巧妙地結合,她的創作既富有東方情調又有時代氣息的鮮明畫風。
曾在北京、廣東、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舉辦過個展,並參加國內外大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其藝術經歷和作品被中央電視台、北京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專題報道。最讓人矚目的是其精心創作的《豐年稔歲》入展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並被《新華文摘》轉載。
趙上慧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中國藝術創作院花鳥畫創作院副院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申勇高研班班主任
河南省青聯常委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賈廣健先生北京大學研究生班助教
北京大學三智道商國學院國畫俱樂部會長
2005年《豐年稔歲》獲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2007年《小院即景》獲全國2007年中國畫作品優秀獎,《碩碩金秋》入選齊白石獎中國畫作品展
2008年4月《南國情1》獲和諧家園全國工筆畫大展優秀獎,10月《南國情2》獲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銅獎
2010年《盛世吉祥》獲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銀獎
2011年《金秋悅耳》入選第六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南國情3》獲第七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優秀獎
趙上慧的畫亮麗清新,真情自然,於平凡處抒寫動人的美。她作畫題材廣泛,無論古裝人物,貓科動物,瓜果蔬菜,還是現代花卉草蟲,都以取傳統兼中西,大膽創新。以敏銳捕捉生活一瞬,著力內有情感,外有情趣的表達方式,引起諸多觀者的共鳴。
她創作的《鄉情》以一種熱情洋溢的黃色調描繪出溫暖而又祥和的秋季,朦朧田間,碩滿誇張的大豆,幾隻象徵平安的鳥,抒情豪放,把一個臨近寒冬的深秋表達出了勝似春光的迷人佳境。
金秋時節的老玉米也是她最愛表達的,同樣以喜悅的思想境界為主題,以物示景把觀眾帶入無限的大自然去品味豐收的盛景,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廣闊的空間感,盪人心弦。由此可見這位姑娘的靈氣及悟性。
一位成功的畫家單靠夜半苦學、孤身隻影闖蕩是絕對不夠的,還要有踏實執著的恆心毅力以及聰慧靈動的才情,才能把握住人生給予每一個人的平等機遇。
這些年,她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條件,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創作環境,受到不少著名畫家前輩的關注和指導,每日勤讀筆耕沉醉於博大深遠的藝術內涵的追求上。
花鳥草蟲,千百年來無數次被人表現過,極容易走進千篇一律的胡同。工筆花鳥絕不僅僅是自然主義的描摹,它要求畫家要有對大自然獨特的觀察和感受,在生活中構思醞釀,然後依靠構圖、造型色彩等藝術技巧,表達出一種美好的意境來。
對生活的縝密觀察,把思想感情寄託於花鳥畫之中,是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正如《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中說:「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里焉。」一個好的工筆畫家,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技能,即造型的準確生動和勾勒線描、賦色等技法功底的深厚,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易感動的心靈和深入細膩的觀察能力。
善於在生活和自然中觸發靈感,發現美、創造美,這也是一個工筆畫家近於成熟的標準。當然,工筆重彩花鳥畫作為傳統畫科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已經形成較工麗濃艷的特點,尤其是較具明顯的裝飾趣味。
但艷麗不是它唯一的品格,還應具有更豐富多樣的境界品格,像清雅明快、幽深雅靜、深沉曠遠等審美精神,都應是畫家追求的目標。工筆畫畫家在創造艷麗之作時,不妨用更多的精力去追求清麗的品格。
畫畫,曾經是趙上慧少時的夢想。「為此追求,我願支付一生。」趙上慧在自己的畫集「自序」中說:「為探索藝術和人生,我少小離家,獨自漂泊,人生的艱辛,藝術路上的坎坷,使我時常思念家鄉親朋,同時想起伴我成長的花鳥魚蟲,瓜果草木和美麗的秋收盛景。
這一切回憶,會洗去我一身疲憊和艱辛,陶醉於美好的氛圍中,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因此,我將用一生的精力來描繪讚美她們——我可愛的家園以及那時時在我心靈跳動且有生命的平凡萬物。古人云:『勤能補拙』。這句名言使我感悟至深。
於是,我總想以勤奮來彌補自己的愚拙,總想積聚豐富的文化學養,儲存至美的藝術精髓,厚積而薄發。然而,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我才知道什麼是滄海一粟。因此,我便提醒自己『日當耕耘,暮須復思,一生不怠』。
正是這從不懈怠的每一天,使我懂得了如何去追求靈魂的崇高和升華。思想的充盈和深刻,知識的博大和精深,人生的至真和至誠,追求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至高藝術境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