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朋友們討論翡翠,發現對於一些基礎的概念,大家還有有些不太明確的地方,例如翡翠的種水,其實種水種水,是兩個詞,分別指的是翡翠的種地,與水頭,並不是單一指翡翠的透明度。因而,很多人會認為,好的翡翠就是顏色翠綠,透明度高,粗聽好像沒什麼問題,其實實際上還是得細究一下。
其實,翡翠是什麼種的問題,是大家在購買翡翠初期就非常關注的,但上手挑選之後,反而就迷糊了,比如為何同樣是冰種,她的翡翠手鐲為什麼比我透呢?高冰種、冰種與冰糯種又怎麼界定呢?這類問題很明顯就是在種與水的問題上認識不清。
什麼是翡翠的種地?什麼是翡翠的水頭?
翡翠的種頭是指翡翠的密度,是指構成玉質的晶體顆粒的粗細和結合的緻密程度。翡翠的水頭是指翡翠的通透程度,也就是透明度。
翡翠的種水也就是指翡翠的密度和通透程度的統稱,是用來衡量翡翠品質和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
翡翠種與水的關係
實際上,翡翠的種和水並非完全有關係,雖然一般情況下種好的翡翠水也好,種不好的翡翠水也不怎麼好。但有一些翡翠種不好水頭卻很好,這也即是業內經常提到的「水長」。
翡翠種的分類
翡翠的種地大致可分為:豆種、糯種、冰種、玻璃種。翡翠的水一般是用強光電筒緊貼照射下的光暈擴散程度來分級,從光不擴散到全通透共分為十個等級,即10分。
豆種:顧名思義,即是玉肉由像豆子一樣的,一粒粒粗大的礦物結晶構成。其特點為玉肉粗糙,底莊不幹凈,起貨拋光均不理想;水頭3~4分。
糯種:又分為糯種和糯化種,糯種,即玉質就像煮開的稀飯米湯,玉質結晶相對豆種要細膩的多,肉眼觀察無明顯的結晶顆粒,其透明度稍差。糯化種即像燒好的稀飯靜置後,水米分離後最上面的那層米湯(不知不覺好像有點餓是怎麼回事?),其玉肉較之糯種更加細膩,看不到結晶顆粒,切片後又近乎半透明。水頭5~7分。
冰種:即玉質像乾淨的清水結成的冰一樣,肉眼觀察其肉質無結晶,三十倍以上放大鏡觀察會發現柱狀交織結構。塊料去皮後發黑,切片後近乎透明或透明。水頭7~8-八分。
玻璃種:即玉質的細膩度和透明度像玻璃一樣,水頭9~-10分。
小編在之前的文章里,描述品質高的翡翠一般會使用「種色俱佳」四個字,是因為購買與鑑藏翡翠,無論何時翡翠的種地都是排在第一的,我們不能被僅被色與透明度的概念迷惑,選擇高品質種地的翡翠才是收藏與保值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