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一諾無悔》劇照(資料照片)
東南網4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之年。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代楷模廖俊波為創作原型的31集電視劇《一諾無悔》,4月3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引發廣泛關注。
該劇緊扣「公僕情懷」和「脫貧攻堅」兩大主題,深刻展現扶貧幹部的為民情懷與使命擔當,弘揚了「一心為民、苦幹實幹、銳意進取、克己奉公」的廖俊波精神。有觀眾說:「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令人淚目,這句振奮人心的口號將永遠迴響在政和山水間。」
戲裡戲外,展現信仰光芒
在最新播出的劇情中,一位惦記群眾冷暖安危,把群眾當親人,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的公僕形象躍然螢屏,他就是廖俊波。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廖俊波始終堅持忠誠乾淨、勇於擔當、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樵夫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
「洗滌心靈的好片子, 廖書記能完成的事情,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披荊斬棘?」「今天電視放完第三集,決定看完這部劇,很有感悟,希望城鄉發展越來越好,中國人民經過此次疫情,都能更加堅韌,不被困難打倒。」……觀眾們紛紛給予好評。
廖俊波扮演者郭廣平在創作中問大家,也在問自己:「廖書記的車,4年,36萬公里,平均每天250公里。是怎麼樣一種精神讓他每天如此忙碌,卻又快樂工作著?」他談道:「作為一名演員,一名共產黨員,我認真踐行廖俊波精神,讓戲裡戲外的故事高度統一。就像一場足球賽,廖俊波同志踢完了上半場,下半場由我來接替,通過我們這些扮演者把他的精神傳播出去、延續下去。當下正值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榜樣的力量,需要無數像廖俊波同志那樣沖在困難的第一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黨員、好乾部。」
談到創作初衷,導演歐陽奮強表示:「時代呼喚這樣的作品,觀眾需要這樣的精神食糧,電視工作者有責任去謳歌這個時代的英雄。」
業內專家表示,電視劇《一諾無悔》挖掘展現廖俊波這位時代先鋒的精神內核和信仰光芒,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思想力量,讓先進事跡鼓舞民眾,使模範人物成為引領社會前行的時代航標。
見微知著,讓榜樣看得見
因為真實,所以鮮活。電視劇《一諾無悔》力求還原一位有血有肉有溫度的真實人物形象,見微知著展現廖俊波攻堅歷程,禮讚新時代楷模。
編劇何艾霖說,該劇沒有虛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著眼還原時代楷模的本來面目,以平行的視角展現其日常工作生活,旨在讓觀眾走進廖俊波的內心世界,讓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染力,讓先進形象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該劇以「承諾」為主線,以實事踐諾,輻射黨員幹部廖俊波的工作與生活,通過他被調往「省尾」縣政和,做縣委書記的「上任記」,通過一個個事跡、一段段故事,描摹出一個夙夜在公、充滿信念的基層領導幹部形象。
歐陽奮強透露,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主創團隊在開機前兩個月就來到南平,在廖俊波生前工作的地方實地採訪採風、體驗生活,獲取第一手信息資料。
劇中除了展現廖俊波帶領的領導班子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還刻畫了其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柔情與溫情,為整部作品增添了人性溫度。比如,第一集有一個場景令觀眾感嘆:「廖書記晚上回家,想起妻子送的午飯還沒來得及吃,趕緊在家門口狼吞虎咽的鏡頭讓人鼻頭一酸,足以見得即使工作繁忙,他依舊把妻子的感受放在心上,怕她擔心,讓人覺得心頭一暖。」
虛實結合,以謳歌時代楷模為己任
該劇的匠心製作也引發熱議,大到房子的裝修和家具、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小到手機和筆記本,都與人物身份十分匹配,真實的環境和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讓觀眾更好地代入劇情。
這與主創團隊的精良製作不無關係,歐陽奮強介紹,為了故事情節推進,劇中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方法作了較好的藝術表達,努力做到藝術創作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統一,並追求樸實的藝術鏡語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為了拉近觀眾與劇中角色的距離,該劇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著力描繪現實生活氣息,從攝影、燈光、美術到音樂,都努力追求真實、樸素、自然。
「《一諾無悔》的拍攝,不追求強烈的形式感,但充滿著生活的質感。」攝影梁偉說,比如,在一線工作中的廖俊波,他的腳步停不下來,劇中用運動鏡頭把他的忙碌很好地體現出來。音樂是電視劇的靈魂,該劇的系列音樂中,既有激情而大氣磅礴,又有柔情似水般的人物情感刻畫,有效烘託了劇情發展和人物情感的升華,使觀眾產生共鳴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