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農民到工業網紅,在線戰「疫」催熱新職業

2020-05-04     東南網

新華社上海5月3日電(記者 周琳)4月底,上海市航頭鎮長達村村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首批55戶農民拿到現房共70套,村民汪龍飛對自己的新安置房很滿意,但更值得期待的是——他將成為一名「數字農民」。

長達村是盒馬鮮生和上海市簽訂的百億級產業基地項目覆蓋村。對於村子來說,居住零散的農戶,將農田分割開來,無法集約利用,要高效率、高標準建設,需要從零散分布到連片開發,讓土地和資源發揮聚合優勢。未來,這個小村落將被定義成盒馬村:工作上,農民從傳統農業升級成數字農業;生活上,有終端零售依託,村民也能享受商圈帶來的紅利。

通過集中居住,在改善村民居住條件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振興建設。長達村黨總支書記瞿捍東說,這次集中居住的村民原本散落各處,集中居住將為今後農業連片種植開發提供土地資源。

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正在蓬勃推進,催熱不少全新的職業形態。上述因新零售、新農業而被改造的傳統行業,正在催熱「數字農民」。

喜提新房的農民們不會「上樓失地」、脫離本行。他們會升級為產業農民,進駐到數字農業基地里。這和以往的「種地靠天」有本質不同,升級為數字農業後,種什麼、怎麼種、種多少、何時銷,全部由大數據來保障。

「中國必將從農業大國變成數字農業大國。」盒馬總裁侯毅認為,數字農業基地處在一片高科技的無形網格中,物聯網和網際網路技術收集、分析數據,農民也可以玩轉各種現代化農業設施。從上海的試點來看,結合阿里巴巴在全國建設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的布局,可以預見,城市端、農村端將會更緊密地融合,城鄉鴻溝有望通過數字農業和新零售前沿逐步縮小。

其實,被在線新經濟改造的還有工業銷售模式,正在塑造一批全新的「工業網紅」。這種不面向消費者而是面向產業鏈的直播形式,讓不少工業企業拓寬了需求渠道;也有產業電商平台,通過直播工業品銷售,在危機中實現了註冊用戶和訂單量的快速增長,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長八成以上。

工業品電商平台愛姆意雲商執行總裁潘敏捷說,現在「直播」的工業產品包羅萬象,有各類生產設備、機械部件、電控電工、電子電氣、儀器儀表、倉儲搬運、勞動防護等工業產品,也有企業復工復產需要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針對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還可以讓「工業網紅」們進行積壓庫存處理、進口替代、出口轉內銷等多種探索」。

新經濟催熱的這些新職業中,也蘊含著未來創新創業的機會。為了更好地服務上海在線經濟企業發展的新需求,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打造「無人工廠」標杆、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廣遠程辦公模式、優化在線金融服務、深化發展在線文娛、創新發展在線展覽展示、拓展生鮮零售業態等12個領域進行重點推進。方案特別提到要打造100家以上應用場景,進一步聚集用戶的流量,帶動新產業發展,通過挖掘新場景下的新需求,把握新興領域的創新創業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3zr3HEBfwtFQPkdPJGc.html